用脑不可随心所欲
在脑力活动时,大脑主管视、听,读、写及有关记忆的功能区高度兴奋,其他区域则相对抑制,处于休息状态,加上用脑时多采取静坐姿势。这样,紧张的脑力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血液,而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器官系统的机能却不像活动时那样旺盛,因而身体常常不适应脑力活动的需要,这是脑力活动易于疲劳的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学习时间长了,感到头昏脑胀,就不惜用冷水洗脸、冲头。这种做法很不好。大脑的兴奋和抑制都有一定的限度,兴奋过度就会转向抑制,而原来的抑制部位则开始兴奋。如果不断地强刺激应该抑制的部位,那么就会使兴奋和抑制规律紊乱。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会引起一些神经疾病。做父母的常借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激励孩子勤奋学习,但要知道,应当学习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这种方法。
孩子是早晨脑子灵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使生理变化适应了白天活动夜间睡眠这一规律。
经过一夜睡眠,稍事活动就会觉得精神大振。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学习时易受前摄抑制的干扰。所谓前摄抑制,就是前边学过的内容对后面将学的内容会有干扰作用。如果学习之前有一定时间的休息,那么就可有效地避免这种干扰。所以孩子用脑以早晨为佳,但也不要过早打断孩子的睡眠。
不少成人总觉得晚上学习效率高,那是夜深人静、精力比较集中的缘故。但小孩子不适应挑灯夜战。这因为他们还缺少分析、综合、比较、归类等思维能力,容易受倒摄抑制的干扰,倒摄抑制,即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起干扰作用。所以,即使要开一二次夜车,也要有充足的午睡。
睡眠要充足
近来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不仅是一种休息,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巩固和条理化,甚至睡眠过程中也有学习。苏联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学生分成两组,甲组学生睡觉时枕边放上微型喇叭,在不吵醒睡眠者的前提下连播15次明天要讲的课程;乙组学生则同平时一样睡眠。第二天上课时发现,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有的还以为老师在进行旧课复习。因此,不要有意剥夺孩子正常睡眠时间。尤其是小孩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兴奋性较强,易于疲劳,所以要保证孩子每天至少睡足8~9小时。
闹中求静 动中求息
实验表明:大脑一定部位的兴奋,会抑制周围其他部位的活动,使其他部位得到深浅不同的休息。因此,孩子在埋头用功时,对一些无关的事物竟会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程度。大脑神经这种相互交替的工作和休息,是对睡眠的一种补充。
要特别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体力活动可缓解脑力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体育锻炼,可直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提高视力、听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要注意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实验证明,课间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能比坐着不动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率30%。
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规律,可使大脑活动建立起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一个养成定时学习习惯的人,到了学习时间,打开书本,大脑有关的各个中枢就会兴奋起来,精力迅速集中。如果到了时间不能学习,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别扭。假如走路、吃饭都捧着书本,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强迫大脑处于一种持续的杂乱无章的紧张状态,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脑疲劳过度现象。头痛、困倦、失眠、食欲减退、注意力分散等,严重的还会神经衰弱。当然,休息过多,也会使注意力分散,产生疲劳感。
孩子代谢旺盛、处在不断地发育中,按体重比例计算,他们所需要的能量比成人多。因此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状况,提高孩子的脑功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0643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