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也像妈妈一样,在孩子出生以后,即能与孩子形成亲密的纽带关系。以当爸爸为荣的,通常在刚当爸爸时,会比较激动和自豪。出于对孩子的喜爱,爸爸很自然地就会产生抱孩子、举孩子、往上抛孩子等心理冲动。爸爸也和妈妈一样,也会抚摸孩子、抱孩子、逗孩子玩等。事实上,在抱孩子或悠孩子方面,爸爸会比妈妈做得更多。
格林伯格和莫利斯把爸爸的这种最初的反应叫做“全身心投入”。这实际上是指爸爸完全被孩子所吸引,并体会到乐趣的一种状态。对这样的纽带关系,孩子的贡献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行为,诸如睁眼、握一下爸爸的手指、躺在爸爸的怀抱里扭动一下身体等等。
孩子对爸爸和妈妈的依赖心理,差不多始于同一时期。一项研究表明,9个月以下的孩子在和父母分开时一般不会抵抗,而超过12个月的孩子,则不论爸爸、妈妈,要和他们分开时都会有抵抗。还有一项研究表明,比起陌生人,孩子一般更喜欢父母,而且在父母当中会更喜欢妈妈,特别是有什么需要时更是如此。这可能是因为比起爸爸,更多的是妈妈在照看孩子的缘故。
孩子一开始进入“认生”的阶段,父母往往会担心孩子的个性是不是太小心翼翼或是太敏感了。其实,完全用不着担心。因为“认生”说明孩子对主养育者已建立起依赖心理。也就是说,孩子和主养育者之间已形成正常的沟通关系,而且孩子能够辨别主养育者和其他人了。“认生”还意味着,孩子已经具备了将储藏的信息进行记忆的认知能力。一般8个月至12个月的孩子会出现“对象专属性”,所以这一时期,会形成依赖心理,出现“认生”或分离不安等情况。
顺利度过“认生期”,对信赖感建立很重要
虽然“认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能不能顺利度过“认生期”,这对孩子的情感发育以及对周围人的依赖感建立至关重要。依赖心理的形成,绝不只是针对妈妈,所以爸爸也要注意和孩子一起分享时间,以便能和孩子建立起充分的沟通关系。在和孩子还没有建立起亲密关系之前,爸爸应该避免大声说话,或是做出突然抱孩子之类的举动。爸爸能不能和孩子较长时间相处是最重要的事情。
传统观念认为,从生理学角度讲,妈妈对孩子的需要,所作出的反应更为敏锐。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对于孩子的反应,爸爸和妈妈并无差异。据说,爸爸可以像妈妈一样和孩子说话、喂奶、喂辅食,当看到电视里出现孩子时,爸爸心律、血压、皮肤变化等反应与妈妈也并无二致。
可是,现实是爸爸还没有妈妈做得那么好。这是因为爸爸们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太积极参与育儿导致的结果。是否对孩子的需要敏感,不是由性别差异造成的,关键要看对照看孩子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和孩子的相互交流是和孩子培养感情最为基础的过程,所以抱孩子,喂奶,和孩子说话,陪孩子玩,给孩子洗澡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0870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