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到1岁时,开始高不高兴都咿咿呀呀的,让爸妈听起来兴奋开心,此时宝宝的大脑已经悄悄开始工作了,正在努力建立语言联结。年轻一代爸妈们清楚认识到早期语言训练从学听、学说话开始,语言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钥匙,明确意识孩子早期语言训练具有无比重要性。其实开发宝宝的语言学习能力也有阶段过程,也需要像学步经历一样, 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往往在这一个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专家提醒爸妈别入以下误区。
第一,别走进以为宝宝太小听不懂的误区
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日常生活与宝宝沟通运用的语言,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在1岁左右完成,在此阶段,要促进他脑内主管听觉神经元的敏感性,要不断给零岁婴儿输送更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跟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有着密切关联。
刚出生时,婴儿确实听不懂成人的话,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从出生后,每天听到父母和家人形形式式的语音、句子,虽然他还没有清晰、准确的语言沟通本领,慢慢的就能辨别出不同声音的差异。此时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在吃奶、换尿布、睡觉或抱起来的时候,妈妈常常叫唤宝宝的名字,将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事和宝宝说说。
如当妈妈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来吧,妈妈给宝宝穿漂亮的衣服”、“我们来洗手”; “宝宝,这是水,你渴了吧”。当给宝宝穿衣时,边穿边说:“妈妈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来伸小手、抬起头”等等;同时亲子游戏也是说话的好机会。
时间一长,宝宝从耳中听到各种词语的发音增加学语言的兴趣,建立起语言联结,各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他的大脑。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加上不断的语言重复,他清楚知道了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左右,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有了语言的累积过程,当你对他说:“宝宝,你的玩具呢?”他会转身去找,表示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慢慢地当到了一定阶段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然后开始很多话都会说了。宝宝学说话阶段,对各种声音的敏感性越来越强,这时爸妈以及家人应该保持经常性地交流,多与宝宝交谈,注意和宝宝说话的方式,说话要清晰、完整、规范、缓慢。
第二,别走进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的误区
表达信息从说开始,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说的是“奶话”(儿语),随宝宝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宝宝开始咿咿呀呀的开口说话,这时,有些家长看到宝宝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用奶话方式教起了,诸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虽然这种教授方法符合孩子的特点,生动有趣,看似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然而却容易忽略培养与发展孩子的抽象思维。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先后发出单音、双音,慢慢地会说简单语句、复杂语句。所以,为了全面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避免不良习惯影响宝宝语言的发展,应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是整个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常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发展到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应了解这一规律,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正确性、规范性,做到言传身教,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更要注重交流过程和质量,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1909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