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集体生活的 “必修课”、课堂管理的“基本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给不少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扰。然而,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从事一年工作以来,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常规教育,从中也找到了一些规律,也看到了一些效果,常规教育使孩子们生活有序,心情愉快,使教师带班轻松,得心应手。

常规教育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动中和谐、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

有趣的内容会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常规,同时也开始了师生间亲切的互动,这是常规教育的情感基础。这样会使孩子容易摆脱对家人的依恋,缩短情绪波动的时间,比较顺利地适应集体生活。那么怎样使常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一点反思:

1、作为班上的所有教师,最好在班主任的主持下召开班务会议,讨论确定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要求,特别是幼儿自理生活的环节,对幼儿的行为要求以及保教人员的分工配合。建立一日生活各时间段中,幼儿行为及班主班、配班老师、保育员等各个角色的职责和行为,便于保教人员互相提醒,也便于家长了解、督促。

2、将自理生活、人际交往、对事对人对己的情感态度等渗透在常规教育中。例如:走路文明、说话轻声、不抢先、不推撞、室内不奔跑;说话有礼、找人帮忙说“请你……”,与人交谈看着对方,注意倾听、积极应答、室内不大声叫喊;行动不任意打扰别人、无意打扰主动道歉等等。教师做好榜样,随时提醒幼儿。既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常规落实到行动。切勿把常规教育变成脱离实际的说教或机械的训练。

3、因为合理的行为要求幼儿是乐意接受的,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自主行动,不需教师时时提示。效果是幼儿愉快,教师轻松。班级常规其实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往往是时松时紧,不坚持。应该做到要求实效,贵在坚持为原则而实施。

4、老师要善于主持活动,面向全体或大多数幼儿,及时向其他教师或幼儿发出必要的指令,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切勿陷入处理个别孩子或料理杂务。
凡是幼儿能做的事要指导他们自己做,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协调合作能力等,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全局及时引导。在活动转换时主班教师应向幼儿说明下一步做什么怎样做,防止让幼儿整天盲目跟着教师转。这也是常规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5、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在师生互动中孩子喜欢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教师的反复唠叨孩子们也是厌烦的。

6、重视建立一些细小的行为规则,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集体外出或洗手、喝水等主动排队,防止拥挤也节省时间;要拿别人手上的东西,用礼貌语言协商,防止争论;室内不奔跑,不大声说话,有利于保持安全、安宁的环境等等。经验证明,上述常规幼儿都能养成,关键在于教师随时注意及时指导。

7、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分析原因后进行教育。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对待这些孩子,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放任不管,也不能进行无效的表扬,敷衍孩子。而是要多些耐心和细心,在观察的基础上机智地引导他们。

我们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勇于探索。同时又要注意,既要让幼儿遵守规则,又不能束缚了幼儿的自主性,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让幼儿有机会享受自主、自由,也就乐于遵守合理的规则。这是我个人在一年工作中的亲身体验,点滴体会,望老师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好的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和谐均衡的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3693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