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过早的智力开发让BB损失什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过早的智力开发,让孩子损失了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但是,过早的智力开发,真的就能让孩子具备领先的优势吗?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前四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并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人类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类从最早的语言、绘画到象形文字,再到文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从他自发的涂鸦、绘画,再发展到学习文字和算术这些抽象的东西,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现在很多早期智力开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大都是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追踪观察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预期效果。请看以下几组研究成果及研究数据:

  2007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人为的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当人为干预消失后,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会降回来。”

  2007年8月华盛顿大学公布研究结果,“小小爱因斯坦”系列对孩子的智力成长有负面作用;8~16个月的孩子,每天看1个小时此类DVD,其掌握词汇的能力就会降低17%。

  美国心理学家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学前班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是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具有明显优势。

  过早让孩子学习抽象知识的危害

  影响孩子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建立。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学习的好坏,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否主动积极地思考。思考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通过知识性学习来获得的。孩子从一出生,就通过感受身边的世界开始了自主学习,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早认识文字和数字这样抽象的符号,他的注意力就会更多地集中在这些抽象的事物上,不会更好地去了解和感知身边的世界,不仅不能感受到很多真实美好的事物,更有可能缺少理解、归纳和判断的主动性和能力。

  孩子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感觉经验、获得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之后,才能具备正确判断的基础,理解事物内在的联系。当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时,让他过早地学习知识,他当时虽然记住了,但是根本吸收不了。这就好比我们给小树浇水,可是,我们浇的这种水,根本不能被树根吸收,自然地,水多了就要溢出来。同样道理,如果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太多,他不仅吸收不了,还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会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孩子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进行抽象知识的学习,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人为地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如果反过来,让孩子经过对实物的充分体验后,他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符号和抽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孩子整体的思维体系,在前几年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孩子就能够结合身边的实际去展开学习,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需要,自然会兴趣高、效果好。

  我认识一个孩子,2岁就学习了数学和文字。这个孩子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总是停留在数学符号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和公共汽车上的数字和站名,在小区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说明上的文字和数字,几乎不关注其他的事情。在这个孩子画的画中,只有数字,没有其他的内容,他的思维已经被抽象的内容束缚住了。后来,那位妈妈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后,每个周末都带他去没有抽象符号和文字的郊外,只为了能让孩子不被文字和

  数字吸引,更多地去体会真实的事物。

  过早的智力学习,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

  孩子的各种能力需要并行发展。由于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强调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孩子在4岁以前,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和细微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要在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中去学。

  实际感觉经验不足,会带来情感方面的问题。

  孩子出生到这个世界以后,他需要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然后,通过这些自身的感受,积累感觉经验,形成最初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日子里,随着外界给他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会不断去调整。

  欲速则不达——家长急于让孩子提前学习抽象知识,付出的另一个代价,就是损失了培养孩子做人的潜在素质,如好奇、热情、开放、灵活、想象力、创造力和朝气等等这些天性。如果在童年时期,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那么长大后若要重新培养这些素质,就很难了,会事倍功半。

  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通过大量的游戏和运动,来发展他们的感觉器官、大脑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提前的抽象学习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经验缺失,这将破坏人类天性中的爱、兴趣、好奇心和同情,可能会导致冷淡、孤僻、漠不关心、迟钝、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过早的读写算活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尽管现在的知识性学习的过程,已经被设计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学习本身,仍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活动,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内在的能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正常发育。

  正常的孩子也会常常得病,比如感冒,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个过程,但是,孩子会很快痊愈,而且病愈之后会更加强壮。相比之下,智力开发过早的孩子,由于内在能量被大量消耗,会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体素质更差,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德国教育专家在十几年前,曾列出如下的研究数据:

  奔跑跳跃不足的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荡秋千或在泥地里玩耍的儿童,没有机会爬树学习平衡的儿童,他们倒走困难,在数学方面落后,动作迟钝费力,这样的儿童不能正确地估计力度、速度和距离,而且比别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意外。

  10%的青少年已经听力受损,60%在校儿童身体姿势不良,35%体重超常,40%循环系统有毛病,38%肢体协调能力欠佳,50%以上在跑、跳、游泳运动中缺乏耐久力。

  —— 德国《GEO》杂志,1995

  好好成长日记01 关于好好认字的那些事

  故事 1(记录于4岁半)

  进入符号敏感期的好好同学,已经认识许多字了。最近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同学对公共汽车上的起始站和终点站名很感兴趣。

  今早看到某辆公共汽车上的“南坞”字样,说:“妈妈,那辆公共汽车是去南坞的。”我正心生感叹说那么偏门的字都让她猜对了,只听该同学接着说:“坐着那辆公共汽车,就能去南边看乌鸦了,是吧?”

  又一次,看到某辆公共汽车上写着“西便门”,问我:“那是西什么门?”告诉她是“西便门,中间那个字是方便的便”,小人兴奋地问:“也是大便的便吧?”俺只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说是,不出我所料,该同学立刻大笑着说:“这辆公共汽车是拉着大家去西边大便的吗?”

  故事 2(记录于4岁1个月)

  一天早上,我说,后天就要召开奥运会的闭幕式了。

  小人马上问,A幕式开了吗?

  我正发愣,小人嘀咕说,A幕式应该在B幕式的前面呀。

  日记一则(记录于4岁1个月)

   一天晚上,好好从书箱里翻出她两年前看的几本图画书,坐在沙发上看。我在厨房里,就听她自己在那里念书:“……小白兔对小黑兔说,你真黑;小黑兔对小白兔说,你真白……”后来我拿起书一看,竟然一个字不差,呵呵,小人儿能自己读书了,真让俺这个懒妈没事儿偷着乐啊。

  大言不惭地说,俺从没正儿八经地教过好好识字。平时在外面看路牌、在商场看商品包装、在餐厅看菜单、在家看图画书,遇到感兴趣的字,好好会问我,逐渐地,她就认识了很多字。好好现在的识字量已经有些可观了,粗粗算起来,大约有几百个字,能应付一些基本生活需要了。不过小人也经常把长得很像的字搞混,读出一些莫名的东东来。

  好好1岁的时候,我时常带她在小区里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有时候,看到有的家长指着小区指路牌上面的字,教给孩子认,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凑热闹。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当时记住的“字”,如果换一个场合,还是相同的字,他们就不认识了,而且,如果不继续重复强化,很快就忘记了。由此我发现,此时孩子“认字”,其实是“认图”,孩子只是把字当成了一个东西或者是图形,那个阶段的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文字。后来除非好好自己提问,我没有再主动教她“认字”。

  好好在3岁多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图——示意图、警示图、指示图、地图……在商场、超市、电梯里、高速路上、机场……只要看到图形,比如交通标志或者电梯里的安全警示图等,都要研究一番。对图形感兴趣,是孩子认知抽象符号的最初阶段。在海淀安全馆的交通安全展示区域,有一面墙上贴着全部的交通标志,小人都认识,比有的老司机还牛。其实俺从来没有正式地教过她,小人是通过平时在路上看到后问我来“学习”的。

  快4岁的时候,好好同学突然对文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她看到感兴趣的字就问,过后都能记住。通过生活中的互动认识的字,孩子的记忆会很深刻。逐渐地,小人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她会主动读出认得的字,帮我看路牌,帮我看菜单,帮我找我需要的书等等,颇有成就感。源于生活、源于真正的应用,这样的“学习”,孩子乐此不疲,更妙的是,俺这个懒妈,又可以有“偷懒”的借口了。

  懒妈妈的快乐早教观

  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现在社会上早教机构也很多,早教的书籍和早教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但是,关于早教的内涵和范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从孕育好好的时候,我就通过网络开始认识早教。那时候我发现,作为母亲,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因为深感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贫乏,于是开始注意相关的书籍,并和网上的妈妈们交流。随着好好逐渐长大,以及自身经验的积累,逐渐地,我开始对早教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西方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三岁决定一生”。现在的家长们,也大都已经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了。

  那么,早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看到有的早教机构的广告语是:让孩子领先在人生第一起跑线上。为了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很多家长都在热衷于给很小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和学习班,0岁智能开发、感统训练、学英语、学音乐、学绘画,等等。

  早教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多学知识吗?我觉得,早教班本身并没有错,我也带着好好参加过一些机构办的早教班。但是,我认为,早教最主要的目的是:

  首先,应该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其次,是启发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动手能力等。

  再次,是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接触新鲜事物,为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才是最最至关重要的。

  关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是放在前三项之后、孩子到学龄之后去做的事。

  我一直认为,无论早教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归根结底,是要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同时,也要让妈妈感受到育儿的快乐。 母子的身心健康,应该是早期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只有让快乐充满了整个育儿过程,孩子才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妈妈才能够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最理性的教育。

  所以,我觉得,早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做游戏也好、读书也好、画画也好、唱歌也好,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前提都是要确保母亲和孩子感受到快乐(当然,如果孩子的第一抚养人不是妈妈,那么,“母亲”广义上的含义,就是指孩子的第一抚养人)。

  妈妈们时常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和困惑,“别的孩子都已经会这个那个了,我的孩子还不会。”“按照书上说的,我的孩子到这个阶段应该能够怎样怎样,可是为什么还是不行?”我在养育好好的过程中,也经常不由自主地拿好好和别的孩子对比。但是,随着好好不断长大,我也时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从容坚定、快乐自信”的妈妈。因为,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说实话,我很羡慕全职妈妈,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我还是在工作。我以前在一家IT公司负责营销管理,压力比较大,情绪总是不由自主地处于紧张状态;而且,这份工作如果要做好,就需要经常加班和出差。为了能够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好好在一起,同时也为了避免把紧张的情绪带到家里,我经过反复考虑,放弃了这份薪水丰厚的工作,换到一个轻松很多、薪水不高但是很稳定的单位。每天下班后和周末,我的全部时间都是和好好在一起,全身心地陪好好做游戏、读书、吃饭、洗澡和睡觉。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一种牺牲,相反,我的内心感觉无比充实和快乐;同时,我一直非常感谢我的女儿好好,感谢她带给我这样的快乐,并和我一起分享这种快乐。

  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广义上的早教,就是母亲陪伴着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4222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