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争”与“让”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前言:中国是一个礼仪国家,所以许多的家长从小都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但是谦让并不是指什么都可以去让,这其中还需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孩子一味的去谦让别人,反而觉的这样的孩子缺少竞争意识,以下就让我们来正确的理解下“争”与“让”的尺度吧!

  不霸道也不忍让

  强与弱,都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性格。无论性格强与弱,都不是孩子的错。关键是,强要强到什么份上,弱会弱到什么地步。调整好这个“度”,教给孩子适度的“争”与“让”,不仅懂得如何对别人“让”,也要学会向他人“争”,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自己的心愿。

  争与让都需要勇气

  很多人认为:能够向别的孩子提出分享要求的孩子是有勇气的,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其实敢“让”也同样是需要勇气的,不是每个宝宝都能勇敢地把自己的东西和伙伴分享。一个开开心心和伙伴分享的孩子,他心里的想法一定是:“这是我的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可以交换到更好玩的玩具,而且我的玩具过会儿还能再次回到我手里。”只有当孩子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对未来状况充满信心时,才完全不担心会失去,才会有勇气谦让。

  谦让不是简单事

  对于什么事情都从“我”出发的幼儿来说,“争”似乎是本能,而“让”则需要通过后天学习。谦让是建立在对他人关心和体察的基础上的,这种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思想的能力,称为“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好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也更成功。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共情对象”,可以让孩子先通过观察爸爸妈妈,来学习感知他人情绪。当宝宝理解了伙伴想分享玩具或食品是什么样的心情时,才能主动做出适宜的谦让行为。乐于分享和被分享,是达成争与让平衡的第一步。

  争什么?让什么?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正确、健康的分享互动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出让和占有,而应该包含三方面的特征:

  1.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

  2.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对方的需求。

  3.找到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赢。

  在一个健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是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他和伙伴“争”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然后,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愿意去满足对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出自己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标。整个过程中,争与让都是发自内心的。

总结: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面对的是强吃弱的规则,如果自己一味的谦让就很有可以在将来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家长不仅仅要教会孩子谦让,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去争取,在这中间父母要掌握好一个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6446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