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上苍特别的计划,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你对孩子有信心时,你的态度会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孩子。
你给孩子贴标签了吗?一个有信心的父母,不会看孩子一时的表现,更不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贴很多负面的“标签”,让孩子感到自己真的就是不行。很多时候,孩子都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尤其是父母,他们会把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当做自己的个性。谨慎我们说出的每一句,用智慧的话语赞赏孩子吧!孩子会在你有信心的等待中,健康地成长。
你成为孩子的朋友了吗?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一起读书了?有多久没和孩子一起放风筝了?有多久没和孩子一起打球了?当孩子向你们讲他看到的一只蚂蚁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倾听?好朋友需要互相了解,走进彼此的内心。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你才不会慌张!
你帮助孩子发现他的优势了吗?有信心的父母不会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了什么,做了什么,就盲目地着急或是给孩子报名。他清楚地知道,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他会竭尽全力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有些孩子会跳舞,有些孩子喜欢动手做模型,有些孩子能独立喂养小动物……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让孩子在学习中,越来越明白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以及如何更好地用所学的去为别人服务。
有盼望的父母
有个男孩非常淘气,妈妈刚给他换了一身新衣服,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玩。突然下起了大雨,可他还在泥水里跳来跳去,衣服上全是泥水。他一边玩,一边对着屋子里的妈妈大喊:“妈妈,妈妈,我跳到月亮上去了。”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回答他:“好哇,别忘了从月亮上下来后回家吃饭!”这个孩子,就是美国阿波罗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当他从月球回来,记者问他最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说:“我最想回家吃妈妈做的饭。”
一个有美好盼望的父母会向孩子展示一个美好的蓝图,会和孩子一起畅想美好的未来。然而,处在焦虑中的父母,常常说出让自己和孩子失望和无望的话语:
“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聪明才干用在学习上,总是干一些没用的事?”
“不要异想天开了,不好好学习什么都实现不了!”
“你要是再不努力,就去做乞丐吧!”
很多时候,孩子不会在这样的话语中得到前进的动力,反而会失去梦想和盼望。父母应该知道自己的话语的“摧毁”力量。只有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盼望的时候,对孩子的任何想法才会产生积极的回应。
和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美好蓝图孩子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在生活的点滴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让孩子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盼望。从小培养孩子有目标感,有更长远的视野,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和遇到挫折不放弃的美好品格。
当孩子告诉你,他的梦想是面包师的时候,你不要嘲笑他没有出息,而要充满兴趣地问他:“为什么想做面包师呢?”“因为面包最好吃,我想做最好吃的东西给大家!”“你的这个梦想太好了,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是一个尽心的面包师,会做出最美味的面包!不如,我们今晚就回家尝试一下吧?”“太好了,谢谢妈妈!”
也许,孩子只是感兴趣,他们的兴趣也会不断变化。在他的成长中,要经历很多的变化。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保护孩子对生活的热心,让他对每一件美好的事情怀有美好的盼望。
帮助孩子进行合理计划生活混乱、没有秩序,父母没有明确的方向,也不殷勤教养孩子,孩子当然会对未来迷茫,对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手足无措。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父母有没有想过:明年,家庭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帮助每一个家庭成员成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父母该如何支持他?
帮助孩子合理计划,就是帮助他一步一步走向更有序、更健康的生活。父母可以和孩子从四个方面思考:
(1)家庭的身体健康计划:哪项运动是全家可以一起参与的?
(2)学习成长计划:孩子的学习以及家长的学习,是否能相互促进?
(3)精神层面:全家要一起阅读哪些好书,欣赏哪些音乐?
(4)对他人的服务:明年,我们要一起帮助一个山村的孩子吗?
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两三岁的孩子总想说“不”来表明自己的看法。父母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小小叛逆期的到来。到了三四岁,孩子总想表明自己有能力独立地做一些事情。而到了学龄期的孩子,总会遇到一些涉及到诚实、负责、守时等品格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都要花心思教导。
有爱心的父母
每一位父母都认为自己已经花尽了心血来爱孩子,为什么孩子感觉不到或者不懂感恩呢?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先看看我们的爱是否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我爱你,所做的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
你是否向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一定要多吃点,你看人家小名吃得多好,你都瘦成了什么样子!”
“天气冷了,就穿这件事衣服。不要再磨蹭了,快迟到了!”
“邻居夏丽就是你的学习榜样。你要努力,不要再踢足球,放学就回来做
作业。”……
误区二:我爱你,所以要尽量满足你的欲望
这样的情况你是怎样处理的?
孩子小的时候,哭闹不停。你拿出两块糖,对孩子说:“别哭了,你要是听话,我就给你糖吃。”孩子不哭了。
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看电视不节制,作业总是做不完。你对他说:“快去写作业,提前完成了,爸爸就带你去游乐园。”等他再大一点,你发现,你已经无力管教他了……
孩子小的时候,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大喊大叫,你认为大一点就好了;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玩的时候抓破了另外孩子的脸,你依然觉得问题不大,没有带他及时处理,更没有向受伤的小朋友道歉。你认为,孩子大一点就好了。
等到孩子大了一点,又大了一点,你发现,他没有变得越来越懂事……
真爱,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给他恩典,但同时对他进行管教。爱人,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乃是从他人的需要出发。成为有爱心的父母,就是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并教会孩子学会爱他人。
爱是一种恩典。
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爱就是恩典,白白得到的。父母给予孩子的,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爱。当然,人的爱是有限的,让孩子也了解到父母很多时候也会痛苦难受,会犯错误,从而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帮助。你会不会经常向孩子说出你的爱呢?“我爱你,无论你犯了多大的错误,我的爱都不会离开。”你会向孩子道歉吗?“对不起,爸爸不该对你发脾气,请你原谅爸爸!”
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
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而只是一份子。作为父母或爷爷奶奶,不应该让孩子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当孩子提出想要什么或想做什么的时候,父母要明确地知道,这是他“想要”还是“需要”。如果是他“想要”,而不是他“需要”的,全家人都要达成一致意见,不该买的就不买。
给孩子创造机会学习关心家人,并服务周围有需要的人。
孩子的房间是不是自己收拾的呢?爸爸妈妈做饭的时候,孩子会不会帮助洗菜呢?节日的时候,孩子会不会制作卡片送给家人或是亲朋好友呢?从身边的小事就可以训练孩子关爱他人。
当他懂得关心家人的时候,就更容易看到周围有需要的人。父母带孩子去敬老院探望孤独的老人和长期卧病的病人时,就有机会教育孩子服务他人的人生观。孩子们学到:自己所学的能够帮助他人是很值得感恩的。一位有爱心,有感恩的心的人,才能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社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6732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