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父母不防多采用一下“暗教”的方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亲子活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前言: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其自尊,对于父母常用的“说教”,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不管父母再怎么磨破嘴皮子,孩子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为此也很让父母感到无可奈何,在此儿童教育专家为父母提出“暗教”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管教很有效果的噢!

家长爱孩子,可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权威,甚至用命令的口吻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用冗长的道理来说教,甚至极不耐烦地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改变,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对待幼儿教育,父母的管教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是一味的说教会激起孩子本能的叛逆和反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暗示是指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家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环境、行为榜样等手段和方法,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使孩子受到正面的影响和激励,不知不觉地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从而得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快乐成长的动力。

语言暗示:

婷婷是个性格温顺的孩子,说起话来细声细语,模样更是惹人喜欢。可她做起事来慢吞吞,吃饭慢,走路慢,写字画画都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尤其是早晨起床,没有半小时,这个“小磨蹭”就穿不好衣服。妈妈的耐心都让她给“磨”没了,常常对她不耐烦地大吼:“你快点好不好?没见过你这么慢的孩子”还跟外人诉苦:“这孩子慢得让我们真没辙”。

其实,家长应尽量避免当着身旁的人批评和数落孩子,反而应给她鼓励性刺激:“我们家婷婷起床穿衣动作好快,她下次会比我们的动作还快呢……”往往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

点评:“语言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传递意思,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法,促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朝着家长建议的方向发展。经常使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可以做到”等语言暗示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

行为暗示:

龙龙爱热闹,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就成了“人来疯”,上蹿下跳,兴奋得手舞足蹈。还抢水果吃,拉着客人跟他比试“武功”,让人啼笑皆非,让父母很尴尬。

幼儿的自制力差,关键时候不“长”记性。哪怕你已经说明道理,制定规矩,还是应该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但这种提示不宜是打骂的强制手段。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的基础上,用咳嗽、眼神或是摇头等动作加以禁止孩子的“疯”劲。

点评:用表情、动作等示意立场和态度,使孩子心领神会,在默契中体会大人行为所表达的“悄悄话”。皱眉是反感,微笑是喜欢,竖起的大姆指是赞许……用行为替代语言,有时更亲切,更具说服力,还能在公共场合维护孩子的自尊。

环境暗示:

花花喜欢小提琴,但自从报班后,她一直没开心过。不是说提琴班里谁的小提琴拉得特好,就是说老师批评她哪个音拉得不够准。她蔫蔫地得出结论,自己比别人笨。

此时,家长应该从树立花花的信心和毅力出发。在花花的琴房墙壁上,贴两张花花平时最喜欢的偶像提琴家画图。在小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计划表,包括考级目标,还有大家作为听众的听琴评价:“好听,我们很陶醉”、“有小提琴家风范”、“坚持就是胜利”……

点评:“环境暗示”是指能通过人为设置的环境有意识地加强意思表达,针对性的氛围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此地无生胜有声”,这种微妙的暗示温和而令人不抗拒,从而起到激励的效果,让孩子朝进步的方向努力。

暗示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对于培养幼儿的性格、意志品质、生活习惯、学习成长方面至关重要。暗示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时,还必须注意性别、年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这样暗示才能产生预期效应。爱孩子,不妨善用“暗示”,一句夸张的赞叹,一个提醒的眼神,一抹会心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都会在他们纯洁无瑕的心灵催生出快乐成长的花朵。

总结: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别人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没了,小孩子也是一样,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应该充分的摸清楚孩子的心里,有的时候父母一个小小的暗示要胜过其千言万语,即保全了孩子的自尊,也增加了亲子关系间的默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6883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