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规问题上,重要的是在放纵孩子和过度要求孩子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规矩有礼貌的孩子呢?但是,我们有时也会摆动:给孩子制定什么样的规矩,才不会管教过度?哪些要求是恰当的,哪些要求其实是纵容了孩子?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用爱和耐心,慢慢找到一条适合孩子的道路。
我们不能对9 个月的婴儿和6 岁的儿童提同样的要求。0 ~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接受哪些规矩?
0 ~ 1 岁规矩的建立,从生活常规开始
从出生开始,宝宝就会从父母、家人那里得到无微不至的爱,爱意味着给予、允许、宽容和接受,一切是无条件的; 也会看着父母摇头说“NO”,感受到规矩的存在,规矩意味着有所约束、有所拒绝。表面上看,慈爱与建立规矩好像是对立的。但对父母来说,规矩是出于爱而建立的;对孩子来说,爱的滋养奠定的情感关系是建立规矩的前提,唯有爱并有所约束,才能使规矩不至于影响和束缚身心发展。
对于0 ~ 1 岁的小婴儿来说,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父母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帮助其建立起基本的生理习性,包括间隔多久喝水吃饭,安然入睡及养成排便习惯。
家规要点:
● 当宝宝哭闹的时候,需要通过满足他生理方面的各种需求,帮他建立起安全感;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帮他发展各种感觉、运动协调等能力。生活规律的建立,需要有弹性。
● 创造安全的环境,宝宝不能把什么物品都往嘴里放,不允许动的东西,任他怎样发脾气都不可能拿到。
● 这个阶段,运用规则的权力掌握在抚育者手中,所以父母要明确孩子成长的需要,理解成长中的表现,通过行为观察来决定发展什么、阻止什么,孩子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家庭的熏陶与教养。
● 在建立规矩方面,父母家人要统一态度,并且坚持一致的做法,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并遵循要求去做。
● 宝宝表现好时,父母可表现出微笑、拥抱、喜悦的脸色,这样宝宝获得的就是积极情绪的奖励。
1 ~ 3 岁从初识是非到故意对着干!
当孩子长到两岁左右时,真正意义上的立规矩就开始了。2 岁宝宝不会总是畅快于“随心所欲”,从成长的角度看,遵循天性的“快乐原则”早晚要受到规矩的挑战。此时,父母要告诉宝宝事情该怎样做,为了巩固适应性行为,还要告诉宝宝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宝宝初识行为中的是与非。
2 岁宝宝已经能通过成人的言语和表情,对事物做出最初的判断。比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宝宝开始尝试到最初的两难。是遵守规矩,忍受克制带来的痛苦,还是随意而为,拒绝束缚??宝宝需要做出选择,因为他们已经进入到识别好坏、建立规矩的年龄了。
家规要点: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学着自己穿衣、吃饭,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洗漱,收拾玩具,模仿成人礼貌称呼,接触小伙伴并在一起玩耍。
●明确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你的判断是最好的指导原则。比如,如果他拽了小猫的尾巴,你应该把他的手拿开,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行,这样小猫会疼。”
●这个阶段的宝宝还要学着体验、忍受、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当他大发脾气,把积木扔得到处都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他先平静下来。风暴结束后,再平静但坚定地告诉他现在要把积木都捡起来。你可以帮忙,但宝宝一定要完成他自己应该做的那份事。
●鼓励方式:采取明确的即时奖励,可以是食物、玩具,也可以是言语表达。
3 ~ 6 岁坚持原则与灵活创意相结合
在成长中,人们要接受约束,被要求符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与乐得自在的人性之间会产生一连串的冲突。
在宝宝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有时能听从父母的指教,但也会时常显现出另一类行为??违拗不从或倔强反抗。即便表现顺从,也会不时地有所发泄,以耍点小脾气来表示不情愿。在行为上,孩子还远远做不到自觉约束自己。在这个阶段,宝宝时常分辨不清自己行为的对错,已经懂得的道理也可能做错,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受自身情绪的调控,所以他们时常会“蛮不讲理”。
家规要点:
●当孩子明知故犯时,允许其有一个情绪发泄的过程,坚持原则与灵活处理相结合。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需要负一点责任的事情,若能胜任予以鼓励。
珍视并接受孩子偶尔产生的内疚、羞愧心理。知耻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有助于日后遵守规矩。
●适当运用评价。不针对人,而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为,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逐渐将各种规矩内化形成道德感、美感。
●鼓励方式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可以即时,也可以延迟(说好以后特定日子补),但要明确承诺,说到做到,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是通过承诺来建立信任感的。
来源:《父母必读》2010年第10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7146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