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需要吸收正确的知识,但教养本身却是一门艺术,无法套公式。爸妈唯有对自己有信心,凡事以合理为依循,才能让亲子关系愉悦,孩子顺利长大。
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我去一个幼稚园演讲时,看到一个小男孩,蹲在角落,背对着大家,低声饮泣,我问老师怎么一回事,老师说他从开学到现在都是这个样子,头一个月是大哭,现已改为低哭,不知哭到什么时候才会不哭,大家都拿他没办法。我看了很不忍心,又不好说什么。
等我讲完,他的母亲正好来接他,我看他立刻停止哭泣,一个箭步冲上去,扑入母亲怀中,紧紧的抱着他妈妈的脖子,头埋在母亲肩上不肯放开。
我心想是谁这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哭几个月还继续把他送来,就多看他母亲几眼,想不到越看越面熟,原来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就忍不住上前去多管闲事了。
强迫分离,孩子饱受惊吓我问她以前教她的儿童神经发展学都忘记了吗?
怎么把还没有准备好的孩子送来,让孩子饱受与母亲分离的惊吓与惶恐,难道不知道长期的惊吓对孩子不好吗?
这学生满脸无奈的说:我也舍不得呀,可是没有办法,每一个人都跟我说要训练孩子独立,我的大姑、小姑都说我太宠小孩,已经5岁了,没有让他去外面上学是害了他。
以后不能接掌家族事业,她们甚至不准他晚上跟我睡同一层楼,把他一个人放在3楼,我晚上偷偷上去看他,他都在哭,他现在反而会尿床……,讲着、讲着,母亲的眼泪就掉下来。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面对新经验的反应也不一样。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等他准备好了自然会想去尝试或面对。
这时旁边好多妈妈都七嘴八舌提意见,有的说:我孩子刚来时也是哭,哭了一个月后就好了。有的说:我的婆婆也是坚持不可以跟孩子睡,要他独立,后来他听了虎姑婆的故事,现在每晚作恶梦。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妈妈自己没有主见,听凭别人怎么说,自己跟着做,忘记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不同,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往自己孩子身上套。
孩子有差异,别套公式教如何教养孩子是个艺术,不是科学,没有公式可套,也没有别人做成功,你如法炮制就一定成功。事实上,你不成功的机率大于成功的,因为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不同。
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就把他推出去面对世界是件很残忍的事。每个孩子成熟的时间不同,有的孩子3岁就会跟母亲挥手再见,高高兴兴的去上学,有的就像这个孩子一样,5岁了,还希望能在妈妈身边。他心里没有准备好,还不想离开家去上学时,硬把他送去哭2个月实在是太残忍。被迫独立,反而受创伤很多人误会了独立的意思,以为对孩子一定好。被迫的独立是童年的创伤,是一辈子的不安全感。
现在有好几个研究都发现:童年的不安全感会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无法维持长久的男女关系,也无法对性伴侣作出承诺,他们的人际关系疏离。过去行为主义盛行时,流行把孩子放在房子最远的角落一个人睡,哭了不能抱,抱他会增强他的哭行为,要等他不哭了才能抱。现在钟摆荡回来了,从老鼠实验上知道亲子分离的恐惧会影响大脑荷尔蒙的分泌,现在医生让婴儿的摇篮放在母亲卧房,使婴儿一张开眼就会看到熟悉的面孔,也鼓励母亲把孩子背在胸前,让孩子听到母亲的心跳,增加他的安全感。
孩子的哭是他有需求的表现。我不了解我们的母亲怎么这么没有自信心,会随便听从人家的话而赔上孩子的幸福。教养,一切合理就对了带孩子没有诀窍,惟一就是Common Sense,凡事一切要合理,孩子每天哭,不合理,不合理就要去检讨哪里不对,我们每个母亲都会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为什么不会把它应用到生活上,从这里推论出别人的孩子要这样,不代表我的孩子也要这样?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从众,别人怎样,自己也要马上跟进,葡国蛋塔、甜甜圈、股市等一窝风现象,其实是没有自信与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盲目跟进。为什么我们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
我们为什么这么在乎别人的闲言闲语?我想我们的教育从小要孩子反省、检讨自己,会不会检讨的过头了,对自己没信心,别人都是比较对?
从伊朗连体双胞胎拉列和拉丹的例子就知道,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生活经验完全相同(因为头连在一起)都会有不同的人格,更何况你我的孩子?教养孩子不是科学,无法复制,它是艺术,因人而异,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一定要有信心,只要孩子很快乐,每天迫不及待睁开眼睛开始新的一天,你就做对了,坚持下去,你的孩子会以浓密的亲子关系来回报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7302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