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决定孩子一生的36种关键能力》
方法一:保护孩子的质疑之心
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质疑,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孩子的问题。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会以兴趣为基点,琢磨、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学到知识,甚至会有所发明创造,因此,聪明的父母要学会保护孩子的质疑之心。
詹姆斯·杜威·沃森是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他从小就很聪明,爱提出问题,并且还会亲自实践,尤其是对于生物遗传问题。
有一次到吃饭的时间了,可是沃森还没有回家,爸爸出去找他,发现他正一动不动地半蹲在一个鸡蛋上,爸爸很纳闷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举动,沃森说:“母鸡是这样孵小鸡的,我想看看自己可以吗?我就拿了一只鸡蛋,估计一会儿就可以孵出来了。”爸爸听了大笑,但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是错误的,他先是肯定了孩子的质疑精神,然后给孩子讲清了道理。
沃森正是在不断的质疑中,成长为一个科学巨匠的。
善于提问题,是孩子好奇心的体现。孩子提问题,说明孩子对问题感兴趣,父母珍视孩子的提问,是在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如果压制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孩子的质疑能力就不会得到发展。孩子有质疑之心,说明孩子是在真正地思考问题,这在学习中是必需的。孩子只有对知识和学问怀着质疑的心情,才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智慧,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因此,父母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质疑之心。
保护孩子的质疑之心的诀窍是,父母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当发现孩子的质疑之心时,要学会理解和支持,更要不失时机地肯定和引导孩子。
方法二: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怪问题,说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动了脑筋,而且也反映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父母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认真为孩子作答。
另外,孩子向父母提问,是他们求知欲望的体现,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现孩子的长处和缺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有一天晚饭后,鲁迅先生靠在躺椅上,小海婴在他身边问了很多幼稚的问题,对于他的每个问题,爸爸都耐心解答。
“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啊?”
“是我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养出来的啊?”
“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哦,那最早的时候,人是从哪里养出来的啊?”小海婴锲而不舍地问道。
鲁迅先生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烦,面对小海婴企盼的眼神,他耐心地说:“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你现在年龄小,还理解不了。等你大了,老师会给你讲清楚的。只要你好好学习,这个疑问就会解决。”
鲁迅先生的回答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知道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又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对于孩子暂时理解不了的问题,选择了避而不答,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埋下求知探索的种子。
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父母应该详细解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同时告诉孩子自己的解题思路。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父母不必感到难堪,更不要用训斥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而要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不知道,并和孩子一起来讨论,为孩子树立起实事求是的榜样,这样还可以激发起孩子的求知欲望。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要耐心倾听,力求做出正确的回答,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此外,父母要欢迎孩子提问,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方法三:引导孩子学会提问
要想让孩子学会提问,父母首先要做到善于向孩子提问,经常和孩子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和提问。在提问孩子的过程中,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知识范围,不能提得过难或过易,不然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孩子经常处于提问和思考的环境之中,自然会慢慢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养成质疑的习惯。
父母要掌握和孩子说话的技巧,启发、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比如不马上为孩子提供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疑问和悬念等方式,激起孩子更强的求知欲。
方法四:鼓励孩子自己答疑
对待孩子的提问,父母要善于引导,注意拓展孩子的思维。如果孩子的问题自己稍微动脑就可以解答的,父母就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而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否则孩子会养成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解答的坏习惯。
当卡尔·威特三四岁的时候,爸爸每天都要把他带到郊外去,让他接触和观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有时候,爸爸会捉一些昆虫,然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给他昆虫方面的知识。
遇到自己也不知道的问题,爸爸便会老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
父母不妨让孩子多接触新鲜的事物,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自己去寻找答案,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在自己答疑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五:适时地赏识孩子的“质疑之心”
孩子对事物提出自己的质疑时,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赏识,让孩子更加大胆地去质疑。父母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意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考方式出发,积极肯定他们的想法。
刘聪回家后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老师讲的有个地方不对。”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饶有兴趣地让孩子说来听听。
原来,刘聪今天学了《麻雀》一文,老师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可是他却认为,文章从始至终没有提到过麻雀是不是母麻雀,所以,他怀疑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文章中的麻雀也有可能是“爸爸”。
爸爸觉得孩子的话有道理的,于是表扬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
即使孩子的质疑很幼稚,不一定完全正确,父母也要充分肯定孩子的这种行为,用鼓励的心态保护孩子用心思考的精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7377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