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发愁,家长跟着愁,甚至,家长比孩子焦虑得还厉害,这是最不可取的。要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家长先要把自己打捞出情绪深渊,孩子的气质与行为方式,说到底受家长的影响很大——
“病例”:换了幼儿园,孩子变沉闷
小珏最早上的是妈妈单位的子弟幼儿园,那里的老师对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俨然全天候保姆,小朋友之间一闹矛盾,老师就会迅速介入,安慰受委屈的一方。
小珏满了4岁,小珏妈考虑到子弟幼儿园没有开英语课和微机课,就将小珏转入一所名声响亮的实验幼儿园。小珏就像只孤独的小鸭放入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中间。做游戏分组时,老师让小朋友“自己找伙伴配对”,小珏跟大家都不熟,经常落单。
小珏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竟买了一大包巧克力“贿赂”小珏班上能力最强的小朋友,恳求她们带小珏玩,又当着小珏的面送礼物给老师,说自己的女儿“越大越沉闷”,“茶壶里煮饺子,肚子有货倒不出”,希望老师多给小珏表现机会,多关照小珏。老师笑着谢绝了,说:“小珏转园过来总要有个适应期,你不要一着急就给孩子贴标签,说她笨啊、内向啊,这对孩子不好。”礼没有送成,小珏和妈妈的情绪都很低落,两人默不作声走了一路,小珏突然问妈妈:“小朋友不和我玩,老师也不愿意照顾我,我想回以前的幼儿园去,我做了好几次梦,都是我又回以前的幼儿园了,老师抱着我亲了又亲……”妈妈一说“这是不可能的”,小珏就眼泪汪汪。
诊脉:孩子从一个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环境来到必须独立选择,以交往能力换得被承认感的环境里,有点不知所措是自然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孩子必要具备的。小珏妈的错误就在于怜女心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小珏缩短这一过程。她“贿赂”小珏的老师和同学,就是希望小珏所处的环境,能向小珏习惯的生活靠拢,这种做法一是暗示了小珏的“弱者地位”,二是暴露了小珏妈内心的紧张、焦虑和气馁。妈妈也在怀疑小珏的能力不足以让她融入新集体,4岁的小珏怎能不更气馁?难怪老师“拒礼”的行为会被她误解成“老师也不愿帮助我”呢。
药方:首先,小珏妈应该对小珏在新环境中所受的挫折淡然处之,可以为她出出主意:“没有人找你配对玩,你能不能勇敢地要求加入你看中的那个小组?”“你能不能自己来当小组长,召集乐意跟你玩的人?”但一定不要表现出对此事过分的关注和忧虑,更不能语气严重地说:“居然没有人肯跟你结对子,这我得找你们老师谈谈。”
其次,妈妈应改变每天的问询方式,比如,别再每天忧心忡忡地问:“今天幼儿园有没人欺负你?有什么坏消息吗?”可以这样问:“今天你交到新朋友了吗?有什么有趣的事可以告诉妈妈?”前一种问法让孩子进一步留心到新环境的糟糕之处,而后一种问法却让孩子触摸到一步步融入新集体的希望,这对孩子度过情绪低潮期是有益的。
最后,妈妈应充分肯定孩子的能力,再三告诉她:“你不开心是暂时的。”“要是你的同学知道你会系这么复杂的鞋带,知道你的漂亮的辫子都是自己梳的,他们一定想跟你交朋友。”孩子受到了鼓舞,下次很可能会因帮人系鞋带而交到朋友呢。
融入新集体,有时只需要系鞋带这样的举手之劳,只需要主动向他人表现出诚恳和善意。这一经验,孩子一生都有用。
“病例”:孩子被他的钢琴老师PK了
琴童辉仔的妈妈发现,自从儿子到钢琴名师闵老师家去上课后,他的周期性情绪低潮就出现在周五和周六的早晨——周六早上10点钟是上课时间,儿子的情绪低落会在早上7点半钟起床后达到顶峰,一点不称心就发脾气。辉仔妈起先不晓得儿子为什么在周六早上“变了个人”,后来儿子的坏脾气提前到周五发作,而且周六中午以后马上就变得情绪安定,辉仔妈才领悟到“可能是闵老师给了儿子太多压力”。
闵老师教多了天才琴童,对辉仔这样懒洋洋、悟性又一般的男孩不是很耐烦,上课时经常教训辉仔和恭立一侧的辉仔妈:“你看他弹得有气没力,是不是早上没吃早餐啊?”“他又没照规定背谱,你以为你儿子是天才啊,下次再这样你们就不要来了,说出去是我弟子我还嫌丢人哩。”辉仔妈唯唯喏喏。当辉仔提出来“我要是有时光穿梭机就好了,碰上我不喜欢的星期六一按机器就可以跳过去”,辉仔妈还是舍不得退掉闵老师这个家教,因为闵老师教出那么多天才琴童,别的琴童想拜师还没机会哩。
辉仔不得不一再地经历他的“磨难周六”,情绪低落更影响了他对音乐的理解,不仅上课时表现迟钝,自己在家练琴也“呆若木鸡”。
诊脉:名师严师并不一定是好的幼儿教师,这一点,常被“望子成龙”的家长所忽略,一旦孩子视学艺生涯为“服无期徒刑”一般,试问,他怎么能对所学的课程有强烈的兴趣?真正能把孩子引上艺术之路的老师,首先应该让孩子“如沐春风”,一旦孩子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老师信口的评价使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掉进深渊,半天爬不上来,这样的老师专业水准再高,也应该被PK掉。
药方:如果孩子的情绪低潮是由家教老师的负面评价引发的,并且父母明确感受到老师的偏激和不友好,帮助孩子重建快乐和自信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下回老师训斥孩子时,勇敢地与老师争论一次,然后趁势把家教退掉。虽然,我们一般不提倡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挑战老师的权威,但当老师的负面评价可能摧毁孩子一生的自信时,我们必须这样做。这样,离开老师的家后,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忘掉老师对你的评价,忘掉他的偏见,10年后,我们一定会让老师后悔他没有教到你这个学生。重建孩子的自信不一定要再来弹琴,暂时忘掉弹琴这个“沮丧之源”吧,不妨教孩子一些一两天就能学会的技能,如折纸手工,学会跳绳,学骑自行车,学习滑冰或打羽毛球,你会看到孩子学得越快,他在老师的斥责中崩塌的自信心重建的速度也越快。
“病例”:孩子忧惧自己的小学生涯
6岁的张媛在大班一直是女孩中的调皮分子,最近学珠心算和汉语拼音的进度都不理想,妈妈急火攻心,经常这样吓唬她:“告诉你,小学老师可不好说话。默不出拼音要抄30遍,要不天黑了都不放你走。”“你怎么算了一半就吃上点心了,告诉你,上了小学不准随便吃东西,连上厕所,不到下课也不许去。”还有的指责也蛮离谱,譬如,张媛看电视时妈妈会说,“都快上小学了还看这么幼稚的
动画片”,妈妈越这样频繁地提示,张媛对“上小学”3个字就越反感,她最近常像老年人一样唉声叹气,回忆“那过去时光的好”,说:“我好羡慕小班或者托班的小朋友哦!我想永远呆在幼儿园,妈妈,人怎样才能变小呢?”
妈妈说张媛“别人家的孩子都盼着长大,你却羡慕小毛头,怎么这么没长进!”妈妈经常在电话里大声向朋友抱怨孩子“没出息”时,张媛就坐在旁边,一遍遍神情忧郁地梳洋娃娃的辫子。
诊脉:约有40%的孩子会对近在咫尺的小学生活产生莫名的疑惧心态,其中约10%的孩子会由此萌生情绪低潮,这都很正常。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是熟知的环境,小学是陌生的环境,加之如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提前为幼小衔接做好心理准备,常不自觉地夸张小学生活“严肃”的一面,这反而会使孩子对将要进入的小学生活产生惧怕、躲避的心态,这种情绪低潮经常左右了孩子对变化的抗拒,妨碍孩子情绪饱满地进入下一阶段的习惯养成与心智锤炼。
药方:不管孩子的情绪沮丧“来源”是多么荒诞,绝对不要用“没出息”、“不长进”之类的评价,让孩子把沮丧心态生生咽下。解决孩子的情绪低潮,要疏不要堵——首先要让孩子把引发沮丧的原因表达出来,然后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譬如,孩子一提“上小学”就神情忧虑,我们可以想办法带他到附近的小学看看,观摩一年级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实地体验将学习内容与游戏共熔于一炉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观摩小学低年级的课间餐、“娃娃电视台”,也许,当孩子看到一年级的哥哥姐姐在午休时间也通过“娃娃电视台”看动画片时,对小学生活的想像就会来个180°的大转弯。父母可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讲明:小学生活比你想的有意思得多;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快乐。要令孩子对“长大”充满自豪,从而不怵于去应对“长大”后必要面对的压力,家长还可跟幼儿园老师沟通,让孩子去小班当“小老师”,也可由幼儿园出面邀请附近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述他们快乐的学习生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7425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