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九成婴幼儿盲目补钙 当心健康隐患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近日,“补钙”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近九成的家长会接受医生的建议,在宝宝六个月之前就开始给孩子补钙。也就是说在医生眼中,中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缺钙,加上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营养状况“宁滥勿缺”的态度和夸大其辞的广告,造就了婴幼儿全民补钙这一当今中国的营养奇观。这到底是认知误区还是利益驱使?婴幼儿到底该不该补钙?母乳喂养是否会出现钙缺乏?专家表示,吃母乳再补钙纯属荒谬,正常的孩子,不需要额外添加钙,补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养儿育女最为担心的。生怕自己孩子吃得不够,比不上别人家的。因此,只要说是好的,都往孩子面前送。小熊糖、液体钙,汗多就是缺钙,烦躁就是缺锌,生长缓慢就是缺铁。

  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近九成的家长会接受医生的建议,在宝宝六个月之前就开始给孩子补钙。也就是说在医生眼中,中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缺钙。而且各个媒体上补钙产品的广告也非常多,广告中也把缺钙的危险渲染得十分吓人。

  其实,就我国目前的生活水平来说,不会有90%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人们都很疑惑,正常足月的宝宝通过吃母乳、喝奶粉,都长得白白壮壮,为什么一检查却总是缺钙?中国孩子如此大面积、全民性的缺钙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认知误区还是利益驱使?婴儿到底该不该补钙?母乳喂养是否会出现钙缺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介绍,钙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元素,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占人体体重的1.5%至2%。99%的钙与磷结合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上,另外一小部分钙存在于软组织和血液中,在机体各种生理和生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在不同时期对钙的需要量不同,6个月内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而在近期举办的金奇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膳食均衡和户外运动是保证孩子健康的最佳方式,在摄入情况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再考虑添加营养品。

  妈妈:宝宝足月便被医生告知必须补钙

  小旭是位年轻的妈妈,孩子刚刚一个多月,这几天她一直在为要不要给孩子补钙犯愁。本来她觉得自己的孩子足月出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正常,不想给孩子补钙,可是看看周围的孩子都在补,医生也说要补,就有些犹豫。


  李奕一直在美国生活,女儿五个月,在美国时每次体检都很好,可一回国就被医生告知:孩子要补钙!李奕说,在国外医生就没提过补钙这回事儿,他说枕秃是在枕头上蹭出来的,不是因为缺钙。而且我跟他说要不要补充点什么东西,我国内的妈妈朋友们都补这个补那个。他说不用,小孩你给他吃这么多不见得是好事儿。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李可基和他的学生在北京城区调查了218个家长,其中202人在给孩子补钙,67%的宝宝4个月前就开始补钙,到6个月,高达86%的宝宝在补钙,而且这么做大多是医生的建议。那么中国孩子真的出现了这么大面积缺钙的情况吗?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补钙吗?多位国内权威专家都为眼下这种婴幼儿全民补钙的情况表示了担忧。

  专家:6个月内婴儿不需补钙,吃母乳再补钙太荒唐

  卫生部2012年1月12日印发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特别强调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婴健康素养》第二十六条提示,婴儿从出生开始,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至800国际单位。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母乳中钙含量丰富,进行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出现钙的缺乏。因此,正常足月的婴儿出生后头六个月不用额外补钙。”马冠生说,母乳中含的营养物质齐全、比例合理,且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但需要注意的是,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在北方寒冷的冬春季或南方的梅雨季节,婴儿户外活动时间少,单纯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而人工喂养的婴儿,首选使用适合0至6月龄婴儿的婴儿配方奶粉,这种奶粉中每百克添加了200至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妇幼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苏宜香教授认为,如果说孩子有足够的母乳吃,或者说每天配方粉摄入在600ml以上,就不用额外补钙。“一岁以内,钙的最好来源还是配方奶,而不是钙片。” 苏宜香说,在农村一些边远地区,如果孩子已经没有母乳吃了,也没有配方奶粉吃,在这种前提下可考虑适当补充一些钙。钙如果吃的比较多,要经过肾脏排出,无疑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尤其小孩肾脏不太成熟的时候。从安全上考虑,不建议孩子补更多的钙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李可基直言不讳,如果吃母乳再补钙那就是荒天下之大谬,基于十来年中国对钙营养的恐慌误解或者是一种误导。像枕秃、夜闹还有多汗这些只是一个症状,其他原因也会引起这些症状,不是有因就有果这样的关系,它只是有相关,有些隐患要几十年才能看出来的。


  医生推荐补钙背后或有隐因,宝宝过量补钙藏隐忧

  既然盲目补钙并不科学,可为什么给婴幼儿补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采访中,很多家长都告诉记者,她们之所以补钙是听了医生的建议,还有一部分妈妈是因为周围人都在补,怕自己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在北京妇产医院,很多刚生完孩子和带着出生40多天的孩子来复诊的妈妈都告诉记者,出院时医生就给开了碳酸钙的冲剂,嘱咐满月之后开始给孩子服用,而这些孩子都是正

  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医生都在鼓励给宝宝补钙,比如有报道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很多专家的诊室里都专门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乳品内含有儿童所需适量钙,无需另外补钙”。部分家长对于孩子营养状况的“宁滥勿缺”的态度以及一些厂商无孔不入的营销和夸大其辞的广告,也都造就了婴幼儿全民补钙这一当今中国的营养奇观。

  专家指出,一般正常的孩子,不需要额外添加钙。医学对宝宝过量补钙的危害还没有定论,因为世界上只有中国出现了这种不该发生的情况,其影响恐怕还要过很多年才能看出来。但是,有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冒这样的风险,这是每个父母都应思考的问题。

  给孩子扎手指验营养元素也没科学根据

  另据不少家长的反映,现在不少医院,宝宝到了半岁左右,就会建议孩子扎手指检验微量元素。网友“兔大王”介绍,她的孩子因为较为瘦小在验微量元素后,被认为是缺钙、铁、锌。医生开了鱼肝油、维生素D以及钙片,并强调一定要吃。“才六七个月的孩子,怎么吃得了这么多药?”事实上,因为扎手指验出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被医生引导吃营养品的例子不在少数。

  苏宜香教授认为,通过微量元素检测评价儿童体内营养素状况是一个误区。因为手指取血是末梢血,会有组织液混入,不能充分代表血液水平。而头发检测更没有意义,即使是静脉取血获得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相应组织内含量。“测出来的结果,90%都是假象。”

  苏宜香介绍,扎手指验微量元素,最多可以作为是否锌缺乏的参照;至于铁是否缺乏,则要抽静脉血验含铁蛋白才可以判定,而钙更不能从扎手指检出,因为那是通过检测骨密度才可以检查的。“怎么知道孩子的营养状况好不好,第一个是饮食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第二个你的孩子生长发育的水平好不好,跟同等9个月大的孩子,他的生长是什么样的水平,孩子健康不健康,生病不生病,还有基本的生长发育的指标就可以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健康,扎手指是不能信的。”


  “通过手指或耳垂采末梢血检测微量元素的准确性不高。婴幼儿需要的营养不仅仅是可以检测到的那些微量元素,而应该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组合。养育孩子不是在缺或补微量元素中进行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专家崔玉涛也在微博上表示,微量元素检测,并无实际意义。

  人体不同时期对钙需要量不同,孕妇和乳母则要注意补钙

  专家表示,人体在不同时期对钙的需要量不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提出的每人每天钙的适宜量,6个月以下为300毫克,6个月至1岁为400毫克,1岁至4岁为600毫克,4岁至11岁为800毫克,11岁至18岁为1000毫克,18岁至50岁为1000毫克。孕早期为800毫克,孕中期为1000毫克,孕晚期为1200毫克,乳母为1200毫克。

  马冠生提醒,孕妇和乳母要注意补钙。在孕中期、孕末期,胎儿对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而胎儿需要的钙是由母亲提供的,因此,孕妇钙需要量明显增加。哺乳期乳母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钙。如果乳母膳食中钙摄入量不能满足需要,乳母骨骼中的钙将被动用来维持乳汁钙含量的稳定,乳母因缺钙易患骨质软化症,出现腰酸腿痛、肌肉痉挛等症状。为保证乳汁中钙含量的稳定及母体的钙平衡及后续骨健康,乳母应增加钙摄入量。从孕中期开始,每天至少应喝250毫升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及补充300毫克的钙,或喝450毫升至500毫升低脂牛奶。

  哪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食补,同时进行足够的户外运动,比如每天两小时的日晒活动。”苏宜香介绍,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因为膳食很难做到非常均衡,加上日晒活动因为防晒霜和衣物的保护很难真正达成,因此对于孩子,还是非常必要补充维生素D和DHA的。

  DHA也是近年来比较红的一个元素,目前不少婴幼儿食品都将其作为一个主打。中国居民目前的DHA从哪里来?苏宜香介绍,比如鸡蛋黄里面含有少量的DHA,一个星期吃1~2次深海鱼。但这样DHA含量大概都在80~100毫克附近,而欧洲的推荐值是200,美国的是300,所以多数妈妈DHA的摄入量是不够的。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生两周后,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个国际单位。而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因为奶粉中含有维生素D,则需要通过计算,看情况添加。”苏宜香介绍,目前研究证明,维生素D不仅能预防佝偻病,而且对预防乳腺癌、牙齿老年化、骨质疏松等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


  “过去我们强调补充的时间是出生以后一直到5岁,5岁以下的儿童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但目前美国已经把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从5岁延长到青春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维生素D的需求也在加大,但随着饮食结构的完善和户外活动的增加,每天推荐量仍保持在400个国际单位。

  儿科专家崔玉涛也认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不论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不应考虑给孩子补钙和DHA,因为母乳、配方奶中有足够的含量。只有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时配方奶每日不足500毫升时,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200至400单位/天。太阳光可促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

  但儿科专家张思莱建议,如果1岁以后每天保证配方奶400~600毫升,户外活动两小时,就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和维生素D。因为过多补充会引起孩子食欲差、便秘以及严重者发生尿结石。而DHA有助于神经系统髓鞘化,但是不能判断会让孩子更聪明,因为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与遗传、营养、早期经验、所接受的教育、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有关。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补充维生素D和鱼肝油,甚至钙片,但是目前市面上,相关的产品五花八门,甚至不少医生也搞不清楚这些产品的区别,往往一开就是各个产品都来一点,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专家介绍,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与钙剂不同。目前补充维生素D的产品,主要有维生素AD制剂,比如伊可新可贝特令,以及鱼肝油,两者的区别是后者含有DHA成分。英国食品科技技术学会导师RogerD Jones介绍,鱼肝油是从鱼类的肝脏中提取的,富含维生素A、D,维生素A能促进视网膜发育;维生素D则可以促进钙磷吸收,帮助骨骼发育、坚固牙齿。其中,鲨鱼肝油适合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鳕鱼肝油除含丰富维生素A、D外,还含一定量DHA,比较适合处在生长发育黄金期的宝宝。

  简而言之,维生素D是儿科医生普遍推荐补充的,并可以添加至青春期;DHA有助于视力发育,而且目前摄入量普遍较低;而钙片对于大部分儿童而言,并不需要,甚至补多了会适得其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7595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