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责打孩子需有理有据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与溺爱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粗暴的棍棒教育。

  应该说这两类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主观上都是为孩子尽职责,虽然教育方法迥异不同,但其结果是一样的,由于都缺乏科学思想和理性认识,所以对孩子成长都十分不利,这样会导致孩子很多的身心问题。

  生活中,对于很多事情,都很难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总是见仁见智,棍棒教育也是如此,有人认为对孩子要适当地惩戒,孩子犯了错要打,由此接受惩罚,也就是所谓的“惩前毖后”;而也有人认为是家长失去理智的野蛮行为,甚至是家长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表现。

  惩罚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手段,通常来讲,惩罚是指否定孩子的不良行为,以引起孩子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之在内疚、痛苦、悔恨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所以,东子个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惩戒不能少,棍棒教育的打孩子,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用,但要讲究原则和把握度,就是说不能不问因由,稀里糊涂地就把孩子打一顿。

  而生活中却有不少家长,只凭直观的主观臆断,认为孩子犯了错,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打孩子,这样往往冤屈了孩子,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往往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只看表面现象,就认定自己孩子有问题,在气头上简单粗暴地打完了事,有的时候,孩子的行为明明事出有因,挨打之后,孩子心想:反正已经挨打了,再解释已经失去意义,拒绝与家长交流,或是口头上表示不再犯错,心里只想着让事情过去,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是非不分,以后做事不考虑对还是错了,认为反正结果都差不多。家长过后虽然有可能知道了真相,有些内疚,看一看孩子也没什么反应,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得过且过不再提起。其实,在孩子心中已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据调查发现棍棒之下少年犯罪率高。当初,家长不会想到,打会把孩子打上犯罪道路。

  【案例】

  读小学二年级的彤彤是个很乖的孩子,非常听爸爸妈妈的话,除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在家和学校的表现都是一流的,可是这天彤彤的妈妈开完家长会后,便把彤彤打了一顿。

  原来今天家长会上,老师说上个月有两天下午没上课,学校返给每个孩子两天营养配餐的钱,一共是十块,可是彤彤并没有把返钱的事情告诉妈妈,由此她认为女儿对她撒了谎。于是,气冲冲地回到家。

  此时,彤彤正在玩芭比娃娃,今天早放学,她很快就把作业写完,就是为了和娃娃多玩一会。正玩在兴头上,便被怒气冲冲的妈妈勒令停止。彤彤开始以为妈妈是认为自己没有写作业才这样生气,便没有放下手中的娃娃,仰着头和妈妈说,自己作业已经完成了。见到孩子笑嘻嘻的样子,妈妈更生气了,一把抢过女儿手中的娃娃扔出几米开外。

  这下可把彤彤吓坏了,哇的一下子哭了起来,孩子的哭声并没有让妈妈消气,反而更加心烦,大声呵斥起来:“以前虽然不聪明,但是品质没问题,这回竟然学会说谎了,再不好好教育教育,还不知道你要做出什么事情来。”她举起手向女儿屁股打了两下,孩子的哭声更大了。

  又打了女儿几巴掌后,妈妈转身回屋换衣服去了。换完衣服,情绪也平稳了不少,看见女儿蹲在墙角小声地啜泣着,也有些心疼,决定再说教一下孩子,这事就算过去了。于是妈妈走到彤彤身边,问她营养配餐返的钱干什么花了。彤彤一愣,后来想了一下,才小声说,刚好那天班里交五块钱水费和五块钱班费,所以就把这十块钱直接交上去了。

  闻听此言,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她确实忽略了,女儿每个月都交的水费,这个月没向她要。看着女儿哭成小花猫样的脸,不禁自责起来。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其实有时不是孩子的错

  家长在发现孩子犯错时,首先应给孩子一个申辩解释的机会,听听孩子怎样说。无论错误大小,都应先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从孩子的解释

  中,家长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思路,抓住孩子犯错的核心原因。当家长思路清楚后,就能有的放矢地指出孩子错在哪里,指导孩子进行改正。家长对孩子的做法不完全理解,无论孩子怎么解释都认定是错误,还打骂制止,这样反而弄巧成拙。

  一位妈妈看到上初中的女儿与一男生放学一起走,就认定女儿是谈恋爱了,女儿解释只是普通同学关系,妈妈还是半信半疑,并告诫不许与那男生来往。有一天,又发现两个人一起走,回到家里又是一阵大吵大闹,见女儿不承认并且态度不好,把女儿打了一顿。本来那男孩子是因为父亲出了点事故,心情不好,女孩只想安慰开导他一下,没想到遭到母亲的误会,对母亲解释原因,母亲又训斥她,用得着你来管。母亲的这种粗暴反而让她与男孩子走得近了,真的偷偷地谈起恋爱。

  家长应该换位思考一下,给孩子适当的信任与理解,换一种方式给孩子讲道理,就不会让孩子犯这样的错误。

  我在20年的家教咨询过程中发现,像案例中的这样发现孩子撒谎,或是犯错而不问因由,就劈头盖脸打孩子的家长有很多。据我调查,在家长打孩子的诸多原因中,孩子撒谎、学习不好、不愿意做作业和偷东西(一般是偷拿家里的钱)占绝大多数。

  只要这样的事情一发生,家长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打,有的打过了事,有的过后再问因由。像案例中的这位母亲就是这样,打完了才想起问问孩子怎么回事,当知道自己误打了孩子,又自责不已。

  面对一个个类似的咨询,我有时都不理解,家长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这样冲动鲁莽地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很受伤。而这些家长很多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大多数还是女性。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就像我们常说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人犯任何错都是有一定的因由的,孩子当然也是如此,没有哪个孩子071主观上愿意考不好、撒谎的,本来孩子心里就很忐忑,如果再挨一顿打,岂不是雪上加霜。

  所以,无论是孩子有何表现,也不管是奖赏还是惩罚,都要和孩子耐心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孩子所为的原因,然后施以适当的教育。就拿孩子撒谎这件事说,我们首先不是迁怒于孩子撒谎本身,而是要探究孩子为啥撒谎。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孩子撒谎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安全需求: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惩罚而撒谎,比如孩子之所以碰碎了暖水瓶却不承认,而撒谎说暖瓶自己倒了,正是因为孩子害怕惩罚,出于保护自己而撒谎。

  二是自尊需求:由于一些家长未能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他们往往通过撒谎来让家长或老师满足他的自尊心理需求。

  三是虚荣心理:这是孩子在撒谎中最主要的心理满足,比如他考了80分,为了不丢面子而对别人说考了90分;再比如父母为他买了一件100元的衣服,为了显示家中富有,他可能说这件衣服200元或300元。

  四是模仿心理:他们模仿父母的言行。比如孩子的妈妈身体很好,可为了出去办自己的事,就谎称自己有病请假,孩子目睹之后自会如法炮制而逃学。

  由于孩子说谎心理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这不仅需要根据孩子的说谎心理情况,而且也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给孩子多一些爱心,多一份信心,多一分耐心。

  2.冤枉孩子家长要及时道歉

  作为家长,应该知道被人冤枉是什么样的滋味,所以,家长如果知道自己冤枉了孩子,一定要真诚地道歉。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

  邻居王女士曾和我说起她屈打儿子的事。那天正在上班的王女士,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便急匆匆地跑到了学校。电话里老师的语气很不好,儿子平时就很调皮,不知道这次又闯了什么祸。来到老师办公室,看到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站得笔直笔直的,老师坐在他前面,一脸的怒气。王女士赶紧上前和老师打招呼,询问缘由。

  原来儿子的同桌今天带了一盒新水彩笔,孩子们做完课间操之后,同桌就发现水彩笔不见了,今天留在教室里打扫的只有儿子一个人。同桌一口咬定是儿子偷了他的水彩笔,让儿子把书包给大家翻看,儿子拒绝了,于是大家都认定水彩笔是儿子偷的。

  王女士见状,觉得儿子若是没偷,就不会拒绝检查自己的书包,偷东西不承认,那还了得?火气一下子蹿了上来,也不管自己是在老师办公室里,上去就给儿子两个耳光,让儿子物归原主。正在这时,儿子的同桌从外面跑了进来,说自己的水彩笔找到了,刚才夹在书中间,没看见。

  很多成年人总是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没偷别人的东西,干吗拒绝检查呢?在我们这个国度,很多人缺乏自我保护和自尊的维护意识,其实除非为了配合公安的调查,任何人都有权拒绝他人的检查。查出与否对被检查人都是一种伤害,因为受到怀疑是比较伤自尊的事情,小孩子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自尊,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无论是前文讲的彤彤的妈妈,还是邻居王女士,她们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屈打了孩子,都给孩子带来伤害,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

  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不管他是什么人,领导、老师,还是父073母,都应该向他人道歉。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向自己的下属、学生和孩子道歉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人的封建传统意识在作祟,认为自己是孩子的衣食供养者,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事事都应该听自己的,即便自己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另一方面是许多家长都认为,向孩子道歉会起到纵容孩子的作用,并且有损父母的威信和尊严。

  关于向孩子道歉,我也有这方面的体验。

  女儿成长到15岁,这些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错怪了、误解了、冤枉了女儿几次,当我意识到是自己错了时,我都及时地向孩子表达了歉意,得到了孩子的谅解。此举不仅没有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而且还更加赢得女儿的信任与尊重,由此相互关系更加融洽了。

  一些家长“向孩子认错、道歉,会失面子,会失去权威”的担忧是多余的,家长学会向孩子“道歉”,对孩子也起到间接的教育作用,让孩子明白无论是谁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对教育子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受过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犯下一些错误,对此,我们没必要在孩子面前伪装我们的歉意,只要我们勇敢地对孩子道歉,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并且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对待父母以及其他人。真心诚意地改掉我们的错误,则会令孩子对我们更加的佩服和欣赏。

  当孩子“闯祸”后,一些家长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往往会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过重的批评或惩罚。事后,父母又往往会后悔。这时,父母应勇于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用自己的行动补救自己的“过失”,防止给孩子留下阴影,引导孩子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父母如果从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孩子就会产生“父母永远正确而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念,失去对家长的信服,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孩子也会置之脑后;而如果在对孩子做错事后,父母能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味。

  教育无小事,作为家长,遇事问因由,惩罚得当,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8260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