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总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我们总在告诉孩子生活的答案,甚至替孩子解决问题,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吃亏了怎么办?不会怎么办?受到挫折怎么办?其实是我们不信任孩子。我们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探索的机会,剥夺他们解决问题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剥夺他们经历生命过程和反思纠正的机会。
须知:孩子没有参与就没有生命经验,没有经验孩子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没有判断力与社会经验,孩子会渐渐的变得无能、无力、无助、烦躁,会远离我们。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说得越少,却教得越多”的体验呢?如果你不再去告诉孩子是什么,而是多问孩子几个问题,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你用一种全然开放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互动,你才知道孩子想什么,他要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他的决定是什么,你不再是武断地替孩子做出决定,而是对孩子充分尊重,让孩子自己为自己作决定。这样你才能真正帮到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有人说:大人提出问题的品质,决定孩子成长的品质,是很有道理的。
一位智慧妈妈发现9岁女儿小莉丢了自行车,她和女儿的对话或许对我们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女儿哭着跑回家,妈妈连忙过去安慰:“怎么啦?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小莉哭着说:“我的自行车不见了,一定是被别人偷走啦。”
妈妈:“是吗?我感到你一定很难过。能不能告诉妈妈事情的经过?”
妈妈接纳了孩子的感受,小莉有了给妈妈说出事情经过的勇气:“我把车放在刘蓓家的门口,忘记锁了,等我从刘蓓家出来,就发现自行车不见了,我恨死那些偷车的家伙了。他们真坏!”
妈妈:“是啊!,我们无法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遵纪守法啊!这些小偷真是坏死了,把我女儿的心爱的自行车偷走了。”
小莉:“嗯!”
过了一会妈妈问:“小偷偷了我们的自行车,我们是不是也有责任呢?”
小莉:“我太粗心了,没有锁好车子。”
妈妈:“既然这样,今后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被小偷有机可乘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莉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想了想说:“那么我以后一定要锁好车,最好锁在车棚里,就不会被偷啦。”
孩子成长中无小事,任何事情的发生,大人能够把握机会,正确的发问与引导,都能使孩子获得成长。小莉的妈妈充分地接纳了孩子的情绪,通过提出问题,给了孩子思考与判断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她是一个智慧的妈妈。
在于孩子的沟通中多使用开放的、激发孩子思考的问话,(如: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现在你的打算是什么?你想要什么结果?)有时需要推动孩子深入思考:(如:你还能告诉我些什么?能给我举个例子吗?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话?要不要我帮你出个主意?……?)孩子不断得到长辈的支持,他会对大人有信赖感。一个有信赖感的孩子生命才会祥和、才会有动力。
当然,那些引发孩子自我防御心理和挫折感心理的问题是不能问的:尤其要少问“为什么?”因为你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和同学打架?”你为什么那样想?”“你为什么生气?”之类的问题,听起来带有审判和威胁的的味道,孩子的自动防御机制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会迅速在潜意识库里寻找应对你的策略,孩子的心门就向你关闭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我们问“为什么”时指向的是过去,是说那件事情做错啦,谁应该承担责任,潜意识为推卸责任,会找一大堆的理由。让孩子会觉得自己很糟糕,很失败,他是很难做出回应的,也不可能得到成长。蒋惠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8634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