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们普遍感到难于掌握的问题。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从内容人手。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首先,开展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配合学校开展以“学雷锋、学赖宁”为中心的学英雄、讲礼仪、创文明的教育,我设计了“读介绍英雄的书籍”“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唱颂扬英雄的歌曲”“学英雄的优秀品质”等系列主题活动。“读介绍英雄的书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阅读,并认真作好笔记;“讲有关英雄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故事会上人人讲一个不同英雄或同一英雄不同内容的故事,力求做到脱离书本,声情并茂;“唱颂扬英雄的歌曲”,要求学生每人唱一首颂扬英雄的歌曲,采取独唱,小组唱,表演唱的形式举行演唱会;“学英雄的优秀品质”,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做学校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做家庭的小主人;在社会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温暖,搞调查,做家乡的小主人。然后举行系列活动事迹报告会和成果展览。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做好了铺垫。
其次,观察积累。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c要求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写作缺乏材料的根本问题。同时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从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观察积累,充实了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再次,阅读积累。学生作文材料有直接来自生活的,也有间接来自生活的。我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越能得心应手。
二、加强交流,让学生打好作文的基础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作文指导中,我有意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庆节期间,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带学生去外面参观游乐。他们有的去北京游长城,有的去沈阳游夏宫,有的去鞍山水上世界,有的游白塔公园,还有的亲眼目睹市政府焰火晚会的壮观场景。回来后,他们争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个个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我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技书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要求阅读后选择一些内容新颖有趣的科技珍闻,做好介绍的准备。
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我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我不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交流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象情景、再现情景,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能下笔自如了。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从内容人手。它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教学思想问题,它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9173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