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三娘教子”到“子教三娘”
从“三娘教子”到“子教三娘”,当今的子女教育就发生了这样颠覆性的变化。
以我女儿为例:
有一次,女儿跟我要钱:“老爸,能不能再给点钱。”我说不能,你每个月的零花钱是固定的,不能随便给你加钱。没有钱,女儿怎么办?她把自己用过的东西比如旧手表、随身听等,用数码相机拍出照片发到网上,在网上拍卖。
我一看就乐了,说这些破东西谁要啊?网上谁也不认识谁,谁敢给你寄钱?但女儿很自信,还在网上做广告,后来竟然收到了三张汇款单,卖了690块钱!
这件事让我对女儿刮目相看的同时,浮想联翩,当今时代果然是老人要请教年轻人了吗?
沈阳一位小学六年级的男孩的母亲说:
有一次,儿子在外面和人打架,回来后,我没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批评一顿。孩子却不服气,他说:“我打架不对,可是你应该问问我,为什么去打架。”孩子爸爸正在气头上,心想,打架了还顶嘴,抬起手打了他两下。儿子哭着去找他爷爷,问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在哪儿?让爷爷领他去告状。他要告爸爸仗势欺人,并请委员会对这件事做出仲裁。
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几乎不敢想象,现在却非常普遍。年轻人永远是领潮流之先的。他们敏锐、热切地吸纳新时代给予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在这方面,当之无愧地走在老年人前面,所以倚老卖老,吃经验的老本儿早已行不通。现代教育就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
二、向孩子看齐
早在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成立了“向孩子学习”课题组,就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进行了大型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当代孩子具有10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强、平等意识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已经在影响成年人。
许多父母从切身经历中得到了启发。
作家毕淑敏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儿子的一段趣事,她写道: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
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界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可以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银牌历来都只有一块,多么激烈的竞争。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上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这个博物馆里还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播放佛教音乐,您从少林寺带回来的药师菩萨曲,听的时候就可以让人感到很宁静,比如……”
儿子仍然在絮絮叨叨地讲着自己的创意,但作家毕淑敏和多数母亲一样,对儿子的创意不感兴趣,而且也和多数成年人一样对这些创意没有信心,她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对于儿子的疯狂举动,她叹了一口气说:
“好,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
很长时间过去了,当大家几乎淡忘了这件事的时候,毕淑敏的儿子收到了一封请柬,要求他去参加海外的发奖仪式。原来,他竟然获得了创意银牌奖!这件事使毕淑敏感触很深。从儿子身上,她看到了后生可畏,看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方面,成年人和孩子比起来,少了一些冲动和闯劲,也少了一些远见!
当今的孩子面对着一个五光十色的新环境,各类新异刺激层出不穷,加上认识手段日益丰富,使他们对新事物的感受能力空前增强。比起成人来,孩子们又更容易接触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并且愿意亲自去尝试,去实践。所以,当大人们还在为某种新事物评头论足的时候,这一新事物早已在孩子们中间流行开来。当大人们还在为某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是非得失争论不休时,这种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孩子们已习以为常。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933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