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儿童心理学专家齐常才老师为我们讲讲有关亲子沟通的话题。齐老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儿童心理治疗、儿童绘画与涂鸦分析。在多年临床工作中,针对超常儿童、自闭症儿童、焦虑症儿童、抑郁症儿童、慢性疾病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长期干预。下面开始我们的访谈,齐老师,大家说亲子沟通,您能给亲子沟通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吗?
齐常才:这个定义非常简单,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情感交流。
主持人:比如有哪些方面?
齐常才:包括我们的肢体,包括我们的面部表情,它是互动的,和孩子能不能互动起来。
主持人:您觉得亲子沟通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大概有多少?
齐常才:对孩子而言,对父母而言如何把孩子把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我们的情感如何有效的传达给孩子,这个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在沟通过程当中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困扰,比如他们其实不太清楚自己的孩子究竟想要表达一些什么样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觉得无的放矢,觉得自己做起来比较为难,您觉得在这方面怎么帮助家长很有效地寻找到孩子想表达的意图或者读懂孩子的情绪语言?
齐常才:前段时间我看了孩子的一些画,画的父母面部,五官有眼睛、嘴巴、鼻子,为什么把鼻子永远画成两个孔?原因就是孩子永远是仰着头看父母,这就说明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把自己放下来,包括比如说孩子看到的世界他用眼睛平视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成人平视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想真正了解我们孩子的时候或者说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的目光趋向于什么,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他看到什么我们基本上当平视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和他们看到的世界基本上是相似了,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孩子的下一步的意图是什么。
主持人:就是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某些事情某些问题。如果我们来定义0?6岁的孩子群体,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是不是有所不同?
齐常才:是不同的,1岁之前的孩子基本上表达还是很自然的哭或者笑,比较单一,以哭或笑来表达自己的开心不开心,需求什么不需求什么,很简单的一种肢体语言。
主持人:年纪再大一点两到三岁会说话的。
齐常才:这个时候三岁之前也就一岁到三岁,更多给孩子模仿的机会,孩子在这个时间段更多的是模仿学习恩,要向外界和外界进行有效沟通交流需要模仿学习,用什么样的行为语言或肢体语言做了一些什么,比如说成人的游戏成人的交流、成人的对话,孩子一到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多是观察模仿倾听,就像一个小收音机或者录音机一样,把这些信息录到大脑里去,自己试探着把这些信息传递到外界。
主持人: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他的喜怒哀乐里面知道他大概想要去做 想要干什么,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对成人的模仿来猜测他们的意图,是这么一个概念?
齐常才:对。到了3?6岁可以说孩子基本上自主能力强了,也就是说自己依赖父母的程度小了,这时候更多的是愿意发挥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和父母的交流自然而然就少了,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给孩子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因为他这时候在挑战我们成人的某种能力或者某种极限,比如我就挑逗你,所谓的逆反心理,他在挑逗你,他在一种情感游戏看看你能够抗衡多少。他挑逗你对外来表现他的强大。
主持人:这种挑逗或者逆反的心理是孩子的一种本能还是说受家长影响所造成的?
齐常才:这是他展示自己的一种本能。
主持人:家长碰到这种情况是不是适当给予孩子某种程度的理解,需不需要宽容他还是要严厉制止?
齐常才: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语言或者积极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的积极语言或者积极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和支持,但是他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负性的行为或者语言,这时候我们要坚决制止和约束。
主持人:有家长有这样的担忧,因为现在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对于成人来说,成人本身自己也会有自己一些不良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遇到小孩就像统称的不听话、淘气,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怎么有效处理好这种问题?
齐常才:孩子和我们的情感交流的关系实际随着年龄增大他需要我们越来越少,当我们有压力的时候,做父母的有压力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自我调节,当自己调节好了之后再和孩子去交流,因为孩子比如说看到父母的表情不开心,他也会离开。因为人都趋向于乐观开朗的人愿意和乐观开朗的人去交流,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状态不好表情不好,他很自然就躲开了,他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他能够有效躲开,我不来理你。
主持人:家长其实最好是不要再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易怒或者负面情绪。
齐常才:实际这说明一个当父母从工作环境走到家庭环境的时候,可能家庭环境是最放松的环境,这时候父母也不能说心理不舒服还绷着,这时候要建立独处模式,父母先独处在他的空间里面他的私密空间里面缓解外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好一些了再和孩子去交流。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家长支支招,比如说除了独处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现实情况有时候尤其当妈妈从职场回到家庭生活当中,孩子对她非常依赖,妈妈不可能找充足的时间独处控制我的情绪,如果没有这种可能必须得面对孩子,您给家长支支招怎么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齐常才:前段时间我接受一个报社的采访,讲述了一个这样的事情,一位母亲平时工作压力非常大,回到家里没有控制住自己打了孩子,结果这一打不要紧,孩子正好碰到了桌子的桌沿上,当下晕倒过去,抢救不及时导致了孩子死亡。一般来说,孩子放学后需要父母的安慰或者鼓励和支持,想亲亲父母,这是本能需要的,比如我们去外界工作有压力,孩子上幼儿园也受到外界的压力,也想在家庭当中找到更多的比如心理安慰或者鼓励和支持,这时候只能家里父母给予。从外界回到家的过程当中怎么有效缓解自己,做个深呼吸,回到家里一定要记住这是家,家是提供温馨自然的环境,我们都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去做,实际我们就能有效把这些压力释放到这个过程当中,而不是释放到家庭成员的相互之间,就能有效化解掉。
主持人:家庭成员之间,除了妈妈以外其实还有爸爸这个角色,夫妻之间的关系对于亲子沟通有什么影响?
齐常才:父母是不是一致的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孩子先问妈妈一件事,妈妈我能吃这块糖吗?妈妈说可以吃。爸爸说怎么又吃糖,不能吃。这是夫妻之间和孩子交流之前是不是有过沟通和交流,或者已经形成独特的交流模式,他们是不是一个整体?实际父母应该是一个整体,而孩子本身是一个整体,这种交流起来是顺畅的而不是脱节的。或者家庭当中谁是主导的,比如妈妈是这个家庭当中主导的一种交流的点,比如父亲孩子的爸爸趋向于妈妈,孩子也是趋向于妈妈的,这时候有一个支点,有支点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交流的冲突,就不会出现交流的分歧。就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立的交流模式,而这种交流模式是夫妻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冲击性的,这种冲击会给孩子带来一种很矛盾的意识,这个矛盾的信息会让孩子无地自容或者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或者如何自然的轻松的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他是有压力的。
主持人:说到爸爸妈妈孩子沟通的问题,通常在一般的家庭里面网友的观念中觉得家里肯定会有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的角色,这种分工对与亲子沟通有没有什么帮助?
齐常才:传统叫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这种对于孩子而言都不是有效的方法,都不是很好的。因为咱们的孩子现在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很多,他们能够非常快的观察到谁是扮红脸或者谁是扮白脸,当他看到之后远离扮红脸,谁软弱好欺我欺负谁,这会引起更大的矛盾。扮红脸没法扮了,扮半天实施不下去,我离开你躲的远远的。实际在我们一般的大家庭当中比如说家里有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时候,这时候做父母的他们应该是一个整体,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家庭当中实际上亲孩子的人是非常多的,而反对孩子的比如说对孩子严厉的人谁也不愿意当,就怕孩子记恨谁不喜欢谁,谁愿意当恶人,谁也不愿意当。这时候如果都不当的话,那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都当恶人的话对孩子发展也是不利的。实际对孩子而言,父母的位置非常重要,别人不管是谁,只要是父母这是我妈妈这是我爸爸,本身就能意识到妈妈爸爸的必然性存在的必要性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就孩子而言,做父母的你的言行举止你要保持一个原则对自己的孩子交流,这时候孩子和父母就会建立非常好的沟通交流模式。
主持人:有些家长知道亲子沟通比较重要,有些家长疼爱孩子,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想采取一些打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亲子沟通有用吗?
齐常才:实际这种打,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能接受这个打得多重,比如打的过重了可能孩子受不了,做父母的也心疼,如果打得轻了对孩子没有意义,他顽皮了打吧打吧,我愿意打。这种身体的接触实际对孩子来说是你给了他一种关注,你在关注他,你在理他,对我们人本身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比如被关注被认可被接纳或者被爱,这是人生存的根本,孩子更是这样。比如你要是理他,你关注我,他就得到了一种关注得到了一种心理满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孩子真的做得非常不好的时候,们可以有效离开他的视线,把脸离开他的视线让孩子独处,或者他不管在哪儿,离开他的视线比如在地上打滚哭闹喊叫,马上离开他的视野环境,这是最有效的惩罚措施。
主持人:谈到亲子沟通的话,齐老师给我们讲讲有没有哪些沟通技巧,帮家长们支支招。现在很多家长确实对这方面可以说是没有办法。
齐常才:沟通技巧这个概念是比较大的,咱们可以以年龄为划分,0?1岁的孩子如果让孩子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在物质上我们要采取"延迟给予"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给孩子一些身体的抚触。家庭环境变得温馨自然轻松,做父母的多一些笑容,家里多一些笑容,这样家里父母交流的时候语言比较缓和比较轻松,这样的环境能给1岁之前的孩子带来非常好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他相对来说1岁之后就比较好带了。
主持人:“延迟给予”的度是什么样的?
齐常才:按月份来说,孩子3个月我们可以给予5秒,3?6个月我们延迟到10秒,当孩子9?12个月快到1周岁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延迟到20秒,我们心里默数比如孩子哭了,这时候自然而然数,数的过程我们内心就不急了,我们不是通过去了而是走过去了,表情也是轻松自然的,这时候孩子接受我们也觉得妈妈是轻松自然的,他认为这个环境是非常轻松自然的,没必要那么着急。
主持人:这个延迟给予某种程度上是给家长们的建议,当孩子哭闹这样可以安定家长的情绪,有这个作用。0?1岁的孩子亲子沟通方面家长需要更多做出一些让步或者一些迁就?
齐常才:实际做父母的在孩子1岁之前要学会让自己怎么更轻松更自然的和宝宝交流,主要是做父母的要自己调整自己到一个好的状态然后再和孩子交流,当状态不好的时候千万别和孩子交流。
主持人:这是父母必须牢记的。
齐常才:1?3岁这个时候的孩子自己会走会跑了,喜欢探索未知的东西,任何东西都觉得是好奇的,都想去触摸,这时候我们最大的千万不要给他限制,让他随便碰随便摸,你只要记住一点,一个原则就是不触及他生命安全的就可以,这是我们给3岁之下孩子的一个极限,只要安全就可以。这时候他由于自己的自由探索,他的自我肯定越来越强,小孩子会越来越自信,他更加愿意触碰外界的事物。碰触过程当中锻炼自己,发现自己能掌控他所掌控的环境,他会更自信,更自立。所以1?3岁之间的孩子不要更多的限制,要给予更多的环境,这个环境轻松自然然后有更多可以玩的,他可以触及的外界信息,而这些信息比如视觉的也好听觉的也好,只要给他一些好的图片好的画面,让他去触及观察探索就好不要给他限制。
主持人:沟通方面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
齐常才:实际沟通过程中只要我们掌握住了不要过分限制他,还有不要过分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一种玩具,这种没必要。我们和孩子玩游戏是平行游戏,更多是他在玩游戏,你可以在这个环境中玩游戏,你玩你的他玩他的,更多我们是给孩子提供一种自由的空间,我们少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这个时候我们不要给孩子讲一些道理或者约束他让他做成什么样,或者按照父母的模式去做,没必要。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1?3岁的孩子有一些行为上的偏差,不正确,父母怎么通过有效沟通给他纠正?
齐常才:1?3岁的孩子不会出现所谓过大的行为或者语言攻击别人,他也就会出现比如想要一件什么东西会出现打滚打闹或者是和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是随他,我们离开他的环境。这是最好的方式。
主持人:有没有语言上之间的沟通交流?通俗地说跟他讲道理呢?
齐常才:千万不要给孩子讲道理,1?3岁的孩子讲道理是没有意义的。父母离开他的环境,离开他的视线就好,这是最好最有效的解决不好行为的一种方法。
主持人:也不需要跟他讲任何言语上的道理。
齐常才:千万不要讲道理,越讲越凶。
主持人:打孩子呢?
齐常才:打孩子也是对他的一种关注,所以打也好骂也好说教也好实际还是给他的一种鼓励和支持或者给他的一种关注或者给他一种爱,你理我就行。
主持人:反而打或者骂之类跟他生气其实是反而对孩子不好的一种影响。
齐常才:是。
主持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离开他的视线。
齐常才:3?6岁的孩子,这时候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比如说你要变成一个像狮子一样的人一个形象,狮子的形象是什么?勇敢、强壮,还有独立,这是强壮的形象,还有一种绅士彬彬有礼独立乐观开朗这些形象,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比如童话故事或者是语言信息或者是图画信息。我记得我小时候爸爸给了我一本画册,这本画册罗莎罗兰小时候的,这个画册当给你拿过来的时候是一个小孩,帮爸爸点油灯,结果在抽屉里随便拿一张纸跑到壁炉那儿引火把油灯点着,当点着的时候爸爸看到了剩下的小家伙拿的纸角是一百英镑纸币,这是家里唯一的一个月的生活费。孩子的父母没有指责孩子,没有打骂他,但是这一点孩子小时候不理解,当大了告诉他的时候,实际他发现父母对他的宽容是非常大的。父母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相当高的,所以他以后确实成为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独立领袖当中的一个女性,罗莎罗兰。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时候孩子为了得到爱,为了得到关注得到鼓励和支持,他会按照我们设想的形象去努力。
主持人:是不是男孩跟女孩之间的沟通又有差别呢?
齐常才:实际3?6岁也没有什么差别,3?6岁的孩子女孩容易和同性比如女孩和妈妈会发生很大的情感冲突,因为这是一种佛洛依德性理论的一个基点,男孩容易和爸爸发生冲突,同时男孩和妈妈会非常得友好,交流非常得友好非常默契非常自然。这时候妈妈可以对家庭中的男孩子来说,妈妈可以给孩子提供这种形象的信息,孩子为了得到妈妈的爱,他会努力按照妈妈提供的这种形象去努力。如果家中是女孩子,爸爸一样提供一个女孩子今后的一种形象,让自己的孩子为了得到爸爸的爱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一种技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9951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