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培养一个小小“演讲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素质的高底,在于他的表达能力如何,那么口语表达即说话。说话是一个复杂心理和生理活动过程,也常常是一个人气质、智慧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综合表现。高雅的谈吐、幽默的语言,无疑是现代人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

  但如何才能使儿童有好的口才呢,如何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呢?

  看听说练:表达能力训练4秘诀

  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孩子直接观察,给他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如,给孩子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他:“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来了,你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妈妈或者爸爸听。”孩子经过仔细地观察、查找后,父母再问他:“除了故事里的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么知道春天到来了?”孩子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体会,会为父母讲出自己的新发现,如果孩子找到的不多,父母也可在旁做些简单提示。
  图画读物是孩子的精神粮食,是孩子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像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孩子的喜爱。父母如果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做些具体指导。光知道给孩子买书不行,还要教给他看书的方法。孩子不理解书中故事的意思,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父母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指导孩子:拿到一组图画后,要求孩子先看页码,或者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它们的形象,观察它们的动作,想像它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的,让孩子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图片后,请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故事,这样,孩子虽然不识字,却能根据画中的内容进行讲述,既丰富了他的知识,又发展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听

  培养孩子注意倾听,这是发展他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孩子学习语言,首先就要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着说。讲故事是向孩子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孩子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孩子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父母为他讲解,以达到教育目的。
  为孩子创造“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聊天,互相倾听或交谈;带着孩子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孩子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孩子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他的听觉器官,加强他对语言结构的分析。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他会听,听得懂,并且能够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谈话,除了锻炼其语言的基本能力之外,也教他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

  说

  为了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他听的能力,还要培养他说的能力。要给孩子创造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利用与孩子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孩子用词不当时,父母需及时纠正。
  父母应善于利用孩子游戏、饭后等分散时间,有计划地与他进行交谈。在交谈中,父母易于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密切,孩子也会更加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这无论是对孩子发展语言能力,还是他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作用。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沟通时,要注意启发他学习的积极性,克服父母说孩子听的情况发生。孩子说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一定要给他表达自己思想和态度的机会。孩子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所模仿的“说”来进行的。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他练习说,学习说。

  练

  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培养他正确的发音、丰富他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他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步掌握。给孩子提供多练习的机会,创造练习的环境。孩子发音不准,父母注意及时纠正。只要孩子肯练,他就能掌握得更快、更好。
  有的时候,孩子会讲出不合语言结构的句子,如:“妈妈,我要一本书,小糊涂神。”这时,父母就要把正确的说法告诉孩子:“应该是‘妈妈,我要一本小糊涂神的书。”并让孩子反复说两遍,他也就渐渐地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了。

  轻松的交往为幼儿提供自由的语言发展空间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交往愈频繁,幼儿获得的语言磨练就愈多,其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愈快。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乐于与他人交谈的幼儿,语言能力都比较强。相反,不愿意或羞于同他人交谈的幼儿,语言能力一般或较差。

  孩子们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无拘无束,争先恐后地发言。父母可以设置问题,让幼儿与同伴三三两两地讨论、交谈,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居高临下地提问换来的往往是孩子的沉默。因此,与孩子交往的时候,成人和孩子要处在平等的地位,只有让幼儿体验到这一点,他们才能把成人看成同伴,与他们轻松地交谈。父母不要忘记,和孩子交谈时尽可能与孩子平视,这样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样“高”,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们没有距离,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交谈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

  语言是一门听和说的艺术,多听无疑是多说的必要前提。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对孩子完整语言与优美词汇的熏陶和培养。早晨用亲切的语言和孩子打招呼,也告诉孩子用类似的语言问候父母。妈妈可以说“宝宝,早上好”,“宝宝,今天是个大晴天”,“宝宝,我们一块吃早餐好吗?”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各种礼貌的问候,养成规范的语言习惯。

  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文学作品,例如散文、童话故事、儿歌、唐诗、儿童诗等,在睡觉之前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大一点的孩子自己阅读。这样,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从不同的作品中吸收丰富的词汇。为了增强孩子的参与性,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平时,让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聚在一起编故事,激发孩子畅所欲言的勇气。久而久之,孩子的口中会冒出“小熊很自以为是”,“大公鸡真神气”等令大人吃惊的句子。这些都是从平常欣赏的作品中内化而来的。但是,由于孩子之间有个体差异,而且发展中还存在跳跃前进的特点,所以内化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即使孩子在短时间内没有进步,父母也不要操之过急。

  以情境参与的方式激发幼儿表达意愿

  传统的故事讲述中,都是成人讲述,幼儿倾听、回答。幼儿以被动旁观者的身份接受故事,往往不能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也不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抑制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情景参与的形式可以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溶进故事中,激发他们参与故事的强烈兴趣,发生问题时能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诱发积极思考。

  情景参与为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提供了前提条件。语言活动中采取情景参与的形式,能使活动的气氛轻松、自由,幼儿也能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也就消除了幼儿由于心情紧张而不愿意开口的情况。孩子说话无拘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消除了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使幼儿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和交往。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强烈愿望,思维也非常活跃,他们最常说的就是:“我还有,听听我的吧。”这样的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开放式循序渐进的提问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特性。求异是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幼儿具有求异的精神、善于提出不同于他人的看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怎样引导幼儿具有求异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呢?除了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孩子“试一试,想一个和别人不同的主意”,成人还应善于提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提问,为幼儿创造性思维提供线索和依据。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问题首先应是循序渐进的,是从浅层次的无根据的想象逐渐过渡到深层次的、根据线索猜测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猜猜我请来了谁?(无目的地想象)→想一想这个纸盒里装的是什么?(根据线索猜测)→我们可以把牛奶盒变成什么呢?怎样变?(进一步发散思维)幼儿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能逐渐理清思路,有创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一个问题多个答案

  有一天我问班上的孩子,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小猪从水里救出来?有的孩子说:“请潜水员帮忙从水里救出小猪。”有的说:“用钓鱼杆把小猪钓上来。”还有的说:“我会游泳,我去救小猪吧。”办法多种多样。如果肯定了某一个而否定了其他许多个办法,就会大大削弱幼儿求异的兴趣,也不符合创造性一问多答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允许多个方案同时存在的活动环节。例如:“那我们就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先用谁的呢?”这样幼儿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价值,也就愿意并尝试进行创造性思维。

  父母不妨试试以上几种方法,你会发现孩子不仅表达能力越来越强,是家里的小演说家了,而且能说、敢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的小游戏

  讲故事游戏

  和孩子一起玩讲故事的游戏,如自己先讲,讲到一定的地方后让孩子接着讲下去,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其创造力。还可以和儿童玩看图说话的游戏,对着漫画书,让儿童讲漫画中的情节。

  演木偶戏

  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几个木偶,也可以利用儿童的玩具。设定几个角色,自己和儿童一起扮演,自己编自己的台词。实际上,我们小时候常玩的过家家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让孩子多做即席演说

  可以让孩子就各种各样的题材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电视节目、新闻事件、生活事件等等,鼓励儿童多发表看法,这时重要的是说的过程和形式,而不是内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0175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