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的语言太多反而不会说了?
冉冉的妈妈是广州人,爸爸是湖北人,冉冉从小就一直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轮流带,大约每过半年左右,家中的主流语言环境就要换一次,在外公外婆负责带的时候,冉冉就跟着学广东话,而爷爷奶奶带时,听到的则是湖北话。平时,冉冉的爸爸妈妈还会教他普通话,甚至英语单词。到冉冉2岁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发现他还不怎么会说话,而且发音也不像别的孩子那么清晰,他们怀疑,当初教宝宝学说话时,是不是家里的语言环境太复杂了,从而影响了冉冉的语言能力发展?
复杂的语言环境会推迟宝宝学语
事实上曾有过这样的案例:
一个大家庭里,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讲各的家乡话,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弄得一家人南腔北调,给正在模仿学习语言的小宝宝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不知道学谁的说话好,今天学南腔,明天说北调,结果学习语言的阶段拉长了,学会说话比正常时间都晚。
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多种语言环境可能让宝宝变成“哑巴”即患上失语症或自闭症。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目前美国儿童自闭症发病率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10倍,每30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上此病。其中一个重要因缘就是他们生活在多语言的文化环境中,因不适应这种复杂的语言环境而患上自闭症。家住曼哈顿的李女士是讲广东话的香港移民,请的保姆是讲方言的武汉人,先生是讲普通话的北方人,电视里的动画片则是纯正的美国英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宝宝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后来干脆什么都不说,终日低头玩自己的玩具,变得像哑巴一样。家人以为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好起来,谁想宝宝6岁了仍“金口难开”,拒绝上学,经医学专家诊断,患病原因是在混乱的语言环境中,宝宝无所适从,患了严重的儿童自闭症。
即使你的宝宝是在1-2岁间就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资优儿”,你也要记住,语言学习的早期环境不能太复杂,尤其是在半岁至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健期里,应着重先教宝宝一种正确的语言,即教他先学会普通话。
向语言培养的典范者学习和借鉴
在语言培养方面,老威特(卡尔•威特的父亲,卡尔威特教育法则的创立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老威特非常重视小威特的早期语言能力,在教他语言时,总结了一些十分有用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非常强调让他学到标准的语言。为此,老威特总是反复清晰地发音给儿子听,耐心地教他标准德语,并且只要儿子发音准确,就会表扬他。另外,老威特只许小威特记住标准德语,并以身作则。平时坚持力求发音标准,语言规范,还对妻子,女仆和男仆也明确禁止他们说方言和土话,他认为让小威特记方言和土话是浪费时间,经过不懈努力和执着坚持,小威特从小就发音非常准确。很快地,小威特又学会了读标准德语,很容易读书了,老威特在儿子掌握本国语读法的基础上,让他学习相近的外语,工夫不负有心人,小威特9岁左右,就能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
不少妈妈认为“越早开发语言能力,宝宝越聪明,”不能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却没有预料到会陷入语言能力培养的误区,反而影响了宝宝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宝宝学语环境要适宜和科学
需要提醒的是,妈妈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对于重视宝宝的学习环境,总想及早开发他的语言能力,宝宝刚一出生,就在墙上贴满了大字的识字卡片,买来了识字书,儿童录音带,CD,恨不得宝宝出满月就能一边喝奶一边认着字叫着妈妈了。这种过早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甚至过早开发智力,不利于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早期教育中,除了智力和语言能力之外,还要培养行为习惯,如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如果这些“情商”不具备,长此下去,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等,都会使宝宝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进而会造成宝宝情商低下,影响未来发展。
语言的产生机制非常复杂。语言能力是在感知、生物学、声学、学习、交流方式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下产生的,婴幼儿语言能力正常的发展跟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具体地说,主要受两类因素影响,一是生理条件,如先天性听觉器官缺损、大脑某些部分受损、先天体质差、体弱多病等,都会影响语言能力发展。二是宝宝所处的外界环境,包括良好的语言氛围,幼儿语言的互动对象和交流的机会等。因此,为宝宝创设适宜的、科学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否则会贻误宝宝一生的语言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0731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