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创造心理是很强烈的,他们的头脑里很少有条条框框,也很少有对权威的极力崇拜,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一切都是孩子极其宝贵的创造心理,是他们能够进行创造的基础。可是,一些父母往往看不到这些,总是低估自己的孩子。
一个星期天,一对青年夫妇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桌上,朋友问主人11岁的女儿玲玲最崇拜什么人。女孩儿脱口而出说是曹冲。朋友问她,那么多科学家、政治家和英雄人物都不崇拜,为什么却单单崇拜曹冲。
女孩儿反问那位朋友:“小孩子就不能崇拜吗?科学家不管有多大的贡献,政治家和英雄人物不管干出多么伟大的事,都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大人。”
这种奇怪的逻辑竟让朋友不知说什么好,于是就随口说道:“你认为曹冲是最聪明的孩子吗?”
玲玲随口答道:“那也不见得。”看来,她把自己崇拜的对象也不放在眼里了。
可能是觉得孩子有些过分了,爸爸说话了:“我看你有些不自量力了。”
孩子把嘴一撅说:“本来嘛。”
朋友从孩子的这种随意说出的话语中悟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孩子对“崇拜”的理解要比许多成年人深刻得多,正确得多。他们的心中有自己崇拜的人物,但是,他们并不迷信自己的崇拜对象。尽管他们未必懂得“崇拜”和“迷信”的科学界定,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区分得十分清楚了。在他们的头脑里只有崇拜,而没有迷信。
朋友抓住玲玲这句随口说出的话继续问下去:“你崇拜曹冲什么?”
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他比魏王身边的文武大臣都聪明。”
朋友又问:“你能超过曹冲吗?”
她想了想说:“我现在就比曹冲强。”她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没有那种嬉皮笑脸的神态,当然也没有那种十分严肃的态度,给人的感觉,她的这句话也是自然地从她的心里流出来的。
朋友又问她:“你比曹冲强在什么地方?”
她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比他聪明。他懂得用和大象一样重的石头来称象,但是,太麻烦了,一筐一筐地抬上去,再一筐一筐地抬下来。身边那么多文武大臣,为什么不让他们走上去再走下来呢?”
朋友激动得一拍巴掌,脱口说了一个“绝”字,还端起酒杯说:“看来玲玲的确比曹冲聪明。为了玲玲的聪明,干杯!”
这时,玲玲的父母也高兴了。
朋友对玲玲的父亲说:“你刚才还说孩子自不量力呢。”
父亲高兴地说:“我收回!我今后再也不说了。看来,还真不能小瞧孩子的智商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0883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