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探究“网瘾”:孩子为什么迷恋游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故事:

10岁的天天是个游戏迷,每天做完作业,一定会准时坐到自己的电脑或游戏机前过上一把瘾。不仅如此,天天所在的班级里,还有一个“游戏战队”。一帮同样喜欢游戏的男生们,只要一凑到一起,谈论的话题准是什么“CS”“魔兽”“飞车”“攻略”……直说得唾沫四溅、天昏地暗,经常连上课的铃声都听不见。有时,这些男生还会相约去他们的“据点”——一家小游戏厅里“较量”一番。

提示:

玩游戏已经成了很多小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不少同学的家里也购置了电子游戏机、电脑。但是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却规定“各类游戏厅禁止中小学生进入”呢?

对此,众说纷纭。

学生:“我们找不到知心朋友”。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安冉说:“大人们是不对的,我们也有说话的权利。”萧萧的妈妈把电脑上了密码,每天只“开放”1小时,他说:“妈妈做得太绝了!”五年级的汪洋说,父母长期在国外,自己跟姑妈一家生活,从来不缺零用钱,但经常感到无聊,因为姑妈一家都不管他,于是他常常泡网吧,因为“在那里熟人多,大家会关心我。”四年级的张亮说:“同学之间往往都是敌人,互相斗富,互相攀比。”毛毛说:“交朋友要看父母的职位、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外表长相等。”大刚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找不到知心朋友。而且***妈也对一种叫连连看的QQ游戏非常入迷。”

家长:安冉的妈妈说:“孩子在网上聊天浪费时间,甚至有可能受到陌生人的诱惑而变得叛逆。”萧萧的妈妈说:“每天玩1小时可以,时间长了会影响学习。”毛毛的爸爸说:“经常去游戏厅会诱发违法乱纪甚至犯罪行为。大部分游戏带有血腥、暴力、色情等内容,有的经营者还以游戏中奖为幌子,引诱小学生参赌。往往还有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其中,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很不安全。”

原因分析:

事实和研究一致表明,电子游戏与网络游戏比棋类、扑克等传统的智力型参与式游戏更容易令人上瘾。导致这一现象的机制十分复杂,它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还涉及到复杂的生理特别是神经系统的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家喻户晓、人人尽知的“俄罗斯方块”为例,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理查德·海尔曾经解释过玩家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生理反应模式。其一为高速顺变的视觉判断。这种判断会带来情绪上的变化,每隔两三秒即有大量细微的情绪波动刺激玩家的神经系统,显然,越来越快的游戏速度迫使人付出巨大的精力。其二为没完没了的机械化行为。由于游戏没有结局,没完没了,水平“高超”可以一直玩下去,直到积分变得毫无意义,这样一来,游戏的简单操作实际上成为一种惯性,最后,完全不经过思考的机械的重复成为继续下去的动力。这两种生理模式在心理上的积累就形成了一种大量重复和非自主的感官刺激经验,对这种经验的依赖就是独自重复操作的电子游戏比下棋、扑克等真实的参与游戏更让人上瘾的原因所在。

专家建议:

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游戏机,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这种成瘾症状和戒断症状同时存在的特征,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而由于玩游戏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也不在少数。

家长要和孩子们多看一些专业人士对网络游戏潜在危害的分析,创造与孩子对话的机会,甚至可以采取与孩子一起上网玩游戏的方法,亲身体验网络游戏的心理与生理反应,这样就容易形成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问题的局面,再用现身说法、设身处地之类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收效。

应对网络游戏危害的主要人生策略在于自律。社会是复杂的,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各种事物不是完全禁止就能解决的。少年朋友和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游戏作为一种高科技的娱乐方式必须用之有度,特别是在商业化的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财富的积累过程中难免有各种缺乏社会责任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调自我和家庭管束,尽量避免成为不法商业行为的牺牲品。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游戏,都决不能因为游戏而耽误正事,更不能影响学习,影响健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12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