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我家有个“破坏大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导读:孩子在3-5岁时开始有了破坏行为,特别是男孩,常常是新买的玩具转眼间就拆得七零八落了。当父母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时,是又生气又无奈。家有“破坏大王”该怎么办呢?
家有“破坏大王”

  小勇今年5岁,在家里是个实实在在的“破坏大王”。刚给他买的电动小汽车,没两天就被拆成一堆零件了。玩偶本来穿着漂亮的衣服,小勇却把她的衣服撕烂,胳膊也给扭掉了。只要我下班回家,基本上就能看到家里一片狼藉,小机器人的零件散落在客厅里,桌上的电话机被拔掉了线,台灯罩也掉到了地上,梳妆台上的化妆品被挤了一地……不用问,这准是小勇干的事!

  昨天,他非吵着要我的手机玩,任凭我怎么哄他、安抚他,都无法转移他的坚持。越叫越大声,甚至还大哭起来,最后没办法,我只好把手机给他玩,他这才安静下来。说实话,这已经是半年来的第三个手机了,前两个都“夭折”在小勇的手里,看来这个手机也是凶多吉少。孩子这样的行为,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小勇一点也不笨,他说话早,走路早,动手也早,可他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强”了,只要是他玩过的东西就难逃被“肢解”的厄运。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小勇的这种情形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儿童破坏性行为,孩子有这种的行为,父母大可不必紧张不安。用“破坏”来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三到五岁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一切的开始,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您家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就请把家里危险的东西收藏好,给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买些耐摔的玩具,让他好好研究研究吧!这时,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

  孩子搞破坏的原因

  1、好奇心所致

  宝宝天生好奇,当他们看到小汽车会跑、小飞机会飞,听到收音机会说话时,他会对这些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总想通过看一看、拆一拆、摔一摔等方式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玩具拆开,去看车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车子为什么会动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

  2、闯祸破坏

  3-5岁的宝宝,手眼的配合还不是很协调。他在四处碰触探索的过程中,会由于手眼配合的不协调而产生许多“危险动作”,例如一不小心就把桌子上的杯子打翻了,或是把玻璃瓶打破了。其实,他不是故意的,你应该更耐心些,你可以责怪他,但目的是让他懂得什么是危险。

3、盲目模仿

  3-5岁的宝宝喜欢模仿。他总想能像家长那样做很多事情,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乐于为大人提供帮助,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适得其反,自己心目中的“壮举”在家长眼中却成了破坏行为。比如,宝宝看到妈妈拿着抹布擦浴缸,他也想擦一擦,但由于没有较好的掌握擦浴缸的技能,他往往是越擦越脏,甚至是拿爸爸妈妈的内衣内裤来擦,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成了爸爸妈妈眼中的破坏大王。

  4、宝宝无法控制他的“蛮力”

  宝宝对力量的使用也有一个尝试的过程,因为他还不了解应该用多大的气力去完成某件事,所以家里会出现抽屉被拉到地上,东西被摔坏等现象。这也是他的正常行为,是宝宝在学习与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

  5、他用“破坏”来“抗议”

  如果你发现宝宝有破坏性行为,就应该多留心他最近的动向。说不定他的“破坏”情绪起因是你对他过于严厉。有时候,宝宝外在的破坏行为也是他内心困扰的表现。也许宝宝只是觉得孤单,也许他只想引起妈妈的注意。比如,宝宝在玩玩具火车,兴奋的叫:“妈妈,快过来看我的火车啊!”可妈妈却无动于衷,看也不看一眼。他为了得到满足,随手拿起玩具就扔,以此来引起妈妈的重视。

  6、宣泄不良情绪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受了气,或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后,常常拿玩具当出气筒。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训斥或责罚宝宝,会迫使他强行压抑不良的情绪,会加重他的紧张焦虑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7、满足个人需求

  有的宝宝因提出的要求被大人拒绝,便耍手段,迫使成人“就范”。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让家长买新的。为了得到自己最想吃的东西,故意淋雨,使自己患感冒。

  8、感到有趣

  有些宝宝损坏东西,并未意识到行动的后果,而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觉着好玩。例如把图书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撕下来折叠玩具;用刀、笔在墙上、桌上乱刻乱画……大人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了。

如何改造“破坏大王”

  幼教专家说,孩子的这种“破坏性”其实是值得鼓励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是故意去破坏一个东西,而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1、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家长要对孩子有宽容的心态,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且参与进来,因为孩子“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家长在鼓励宝宝“破坏”的行为之余,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宝宝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去猜、去想。

  2、 对宝宝无心造成的过失,你可以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杯子打翻了,就让宝宝用抹布擦干桌子,玻璃瓶打破了,让他帮你拿来扫帚和畚箕,让宝宝妥善处理自己闯下的祸,会比严厉责备他好很多,毕竟他不是故意的。

  3、 宝宝不仅需要吃饱、穿暖等物质上的关怀,还需要家长精神上的呵护。因此,家长要像关心他的吃喝一样在乎他,让他多和邻居家的同伴玩耍,节假日多去参加集体的游戏活动。另外,爸爸妈妈不妨和宝宝谈一谈,了解他最近有些什么烦恼,或是他有什么需要,以便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

  4、家长可以让宝宝逐步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宣泄不良的情绪,如撕纸、拍枕头等,以减少在宣泄情绪时的破坏行为。等宝宝发完脾气后,家长要予以安慰,再让他把不愉快的事讲出来,并给予分析,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5、家长要满足宝宝合理的需要。若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就要把原因告诉宝宝,取得宝宝的理解。一旦发现宝宝有“破坏”这种不良行为,要严肃批评,且绝不能简单满足他,更不能不容分说就加以打骂。

  “破坏”是宝宝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家长如果能合理利用宝宝的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将有利于宝宝大脑的发展及日后处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了宝宝浓厚的求知欲望,为他一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开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1726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