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总是告诫我那调皮捣蛋的儿子,让他像姐姐一样安静点儿,他姐姐可真是个乖孩子。但怎么我说的话这小子一点儿也不听呢?
答:家长们总是能够留意到孩子们的不同,于是很自然地在孩子们中间做比较。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把孩子不以为荣的特征标签化,尤其是当着他们的面儿,比如“他是家里慢吞吞的那个”。即便是给孩子一个善意的、好的标签也会使其他的子女泄气,使他们连比一比的心思都没有,因为他们各自都有“特定的角色”,比如“学习好的那个”、“家里的运动员”……那么,请尝试客观看待孩子们之间的不同。这些不同无所谓好坏,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缺点。(参见“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自尊”相关内容。)
欣赏每个孩子的长处,接受他们的短处。
了解孩子们各自的长处,并且指导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获得并享受成功。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孩子们各自的弱点,允许他们偶然的失败。在家的港湾中,在父母或其他成年支持者的陪伴下,孩子们的失败总会换来成长。
转换话题:当邻居们开始比较孩子们的时候,你就转换话题吧,即便你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比较中占了上风。千万要忍住参与其中的冲动,因为那是我们学习将孩子看做独立个体的障碍。
我们要表扬孩子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有多么好地扮演了某个角色。
盖尔不叫儿子阿伦“家中的运动员”,而是说道:“你真是看准球了!接得不错!”她害怕如果将阿伦定义为“家中的运动员”,女儿会觉得自己根本不应该玩儿,因为她总是比不上阿伦。同时,盖尔也不想暗示阿伦运动是他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
避免在孩子们中间树敌,否则会弄巧成拙。
说到吃饭,迪安的两个孩子可谓冰火两重天。吉米老是挑食,吃得非常少,而保罗则是大胃王。一天,迪安对吉米没吃多少午饭深感不安,于是吩咐道:“吃你的三明治,要比你哥哥那个人肉垃圾桶先吃完。”不幸的是,这句话弄巧成拙,“人肉垃圾桶”回答说:“可是,爸爸,我不饿了!”
珍妮告诉女儿:“把你的三明治吃完,不然我就把它给你姐姐了,她能吃得很香。”两个孩子听了,都想要,争执起来。这倒不如说一句简单、诚实的“快点吃吧,吃完我们得赶紧走”效果好。
避免卷入孩子们自发的比较之中。
一个风雪天,平时生龙活虎的孩子们沉默寡言、垂头丧气。卡罗琳扭开音响,招呼他们跳起舞来。不一会儿,小家伙们就已经汗流浃背,相互比较着谁跳得最好。诺兰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喊:“我是最好的!我跳得真好,比肖恩强多啦。是不是,妈妈?”卡罗琳发现两个孩子都在盯着她等待答案,她顿了一下,说:“诺兰舞步移动得很快,扭得也很灵活。肖恩呢,身体强壮,跳很长时间都不会累。你们都跳得很好,只是好在不同的方面。”
给孩子贴标签的后果:试想一下,如果将你的大孩子称做“暴君”,而将小孩子视为“绵羊”,这会对孩子们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后果?虽然很多父母会本能地站在小的孩子一边,但我们也要知道,有的时候,这反倒会剥夺孩子们反抗外界、保护自己的机会,甚至会让他们养成打小报告的习惯。
解放孩子:要将孩子从家人、同伴、老师、教练甚至他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卡尔和戴维的争吵惹怒了爷爷。妈妈莉莎无意中听到爷爷的数落??这一天已经发生三次了:“卡尔!你怎么欺负弟弟?”莉莎便说:“卡尔也很友善的,只要戴维礼貌一点,卡尔是愿意和弟弟和睦相处的。”
营造远离外部世界压力的家庭氛围。
在打完一场令人大失所望的篮球赛之后,5岁的布伦特喊道:“我一个球都没进!他们都比我好!”爸爸听了,说:“他们是投得不错。但你要是耐心地练习,我敢打赌,你也能漂亮地投篮。咱们晚饭后在家练吧。”
征求每个孩子的意见。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谁最没主意,他不能为讨论贡献点什么。而且要保证在每次讨论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并且在他发言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倾听。
简抽出了点儿时间,从年龄最小的开始,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内森,你说说看这周外出你想去哪两个地方?”然后转向老二:“萨拉,你说呢?”最后轮到老大。简说:“我们来列个单子总结一下吧。”这样安排出游,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又让大家都满意这个结果。
试着回想我们自己在家中的排行、性别以及角色对我们自身带来的影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和配偶了解是否在无形中把那些影响自己的标签角色加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以便在对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之前及时收手。
娜丁发现自己通常站在年龄大的孩子一边,这是由她童年的经历决定的。小时候她为自己总是被称做“煽动者”感到委屈。父母常常说她是长女,“就应该懂事”。而在家里5个孩子中排行老幺的丈夫哈里,则总是站在最小的孩子一边。娜丁跟丈夫诉苦说小时候小妹妹是怎么“挑刺儿”给自己惹麻烦的,而哈里则清楚地记得由于受到妈妈对“小宝贝”的偏爱,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如何地讨厌自己,而他们泄愤的方式就是等妈妈一不在身边就马上嘲讽哈里。经过这一番交流之后,娜丁和丈夫都意识到自己在无意之中袒护和自己排行相同的子女,于是相视一笑,决定打破这个模式。
考虑这样的可能:你在让大孩子肩负更多责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小宝贝”长大的机会。
当卡罗琳意识到自己和朋友们的问题时,不禁感到惭愧。大孩子刚脱离尿布,妈妈们就将其送进幼儿夏令营,而同时又为把 “小宝贝”送进幼儿园而心疼,完全不理会“小宝贝”都已经4岁的事实。
不要陷入“男孩的事”和“女孩的事”的怪圈。在子女很多的家庭中,也不要仅仅因为这是唯一的女儿或者儿子就偏爱她/他。
持续关注孩子身上的缺点或不足实际上可能强化孩子的自卑感,改变起来就会更难。
贾妮的痛苦回忆是关于体重的。姐姐超重,父母费了很大的劲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同时,他们还要“皮包骨”的贾妮多吃点儿。所以当贾妮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她不会因为布赖恩医生要孩子减肥就整天耳提面命地告诫他少吃,也不会抱怨内森太挑食。她做的,是专注于饮食,在每个孩子的餐谱里加上更多的水果与素食。
重新审视你所认为的孩子的短处。有的时候,看起来是缺点的,很可能对这个孩子来说恰恰是优点。
阿尔是个运动狂,而且非常享受训练儿子乔治打垒球。乔治和阿尔的爱好相同,十分配合爸爸,运动细胞也很发达。队里其他的孩子都把乔治当做榜样。所以当发现小儿子彼得不喜欢运动的时候,阿尔感到很失望。与上场玩球相比,彼得更喜欢待在一旁观看。阿尔担心彼得没有机会体会成功和拥有乔治那样的人气。但是,当彼得的幼儿园老师不停地称赞他喜欢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使得小朋友们非常敬佩的时候,阿尔终于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小儿子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接受“九子各有别”的现象,孩子与自己一点儿都不像更让人难以置信。那么我们至少要学会接受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都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好地获得成功。
你现在发现的孩子的缺点可能只是发育稍慢的结果,不需要进行任何干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缺点有可能消失。
马特的小伙伴们都不存在自己系鞋带的问题,但马特却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件事。于是宽厚的爸爸弗兰克尽可能地给马特买粘贴撕拉鞋带的鞋子。尽管父子两人对系鞋带的问题早已束手无策了,但是弗兰克仍坚信学会系鞋带对马特来说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决定等马特的协调能力增强以后来教他。一年以后……成功啦!
与配偶探讨各自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甚至让孩子为自己圆梦,继续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戴尔回忆起与丈夫分享从儿童发展学专家艾丽斯罗丝(茜茜)?巴曼那里学到的理念时的情景。巴曼这样形容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期望:“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拥有自己小时候喜欢的生活,也希望孩子能够避免遭遇自己认为痛苦的、困难的或是不愉悦的经历。与此同时,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自己渴望却不能拥有的东西。”夫妻双方分享沟通各自成长中的小故事,探讨自己的童年经历怎样影响了自己对孩子的养育方式,这样的讨论通常是非常有趣和有效的。
纵然比较孩子、给孩子贴标签是人之常情,也是家长的本能反应,但我们仍需认识到只有有意识地认可并且强化孩子自身的特长,才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215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