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小女孩敏敏,父母对她倾注了满腔的爱,天天怕她冷着,怕她饿着;别人家孩子有的,从不会让她缺了;她哪儿不舒服了,父母恨不得让自己生病,换来她的健康……然而让人伤心的是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无私忘我的挚爱,换来的却是孩子对父母的自私和冷漠。
每天放学回家,她从不关心爸爸妈妈工作累不累,一进屋就喊:“饿死了,饭做好了没有?”有一次妈妈因为生意多,中午回家晚了一点儿,敏敏竟对她大喊大叫:“妈妈,你怎么能对我不管不顾?我还要吃饭还要上学呢!”
妈妈说:“我都快累死了,你也得体谅一下呀。”
敏敏竟然嘟囔道:“你是大人,还要孩子体谅,您说这叫什么话呀?”
夏天的一个正午,天特别热,敏敏吵闹着要吃西瓜。妈妈赶快去买。当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刚进家门时,敏敏却在嚷:“妈,你怎么这么慢啊?我都渴死了!”妈妈赶忙走进厨房,洗净后切开西瓜,下意识地尝尝西瓜甜不甜。这时候,她突然听见孩子那刀子一样的呵斥:“谁让你先吃啊,你赶快给我吐出来!”
还有一次,妈妈感冒发高烧,叫敏敏帮倒杯水,她竟说:“等我爸爸回来,让他给你倒吧,我忙着呢。”其实她只是在打游戏机。
我们在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孩子心灵的健康?我们在对孩子无偿地奉献爱时,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爱?
这种现象已不值得惊奇,这都是父母为自己种下的苦果。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像掌上明珠那样供着,特别溺爱与娇惯,渐渐地就形成了孩子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他转,从而助长了孩子的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缺乏爱心,不关心他人的不良心理呢?请家长朋友参考一下下面的经验之谈吧。
第一,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关心他人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东西、送礼物,这是无言的表达,孩子看在眼里,长大了自会模仿。
第二,营造互相关心的家庭氛围。
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间经常争吵、谩骂甚至大打出手,使孩子时常处在恐惧、忧郁、仇视的环境里,又怎能要求孩子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恩爱、相互体贴,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况。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难,担心孩子遭受挫折。既然我们在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建立平等关系,就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我们的喜怒哀乐,就如我们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样,让孩子学着承担我们的一些喜怒哀乐。
第四,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才知道关心体贴别人。一般情况下,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五,不给孩子特殊待遇。
不要让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心理。尽量避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坚决给予拒绝,不可心软。
第六,鼓励孩子关心帮助他人。
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而别人又有事相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当然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孩子会通过实际活动和父母的思想启发去认识问题,逐渐养成良好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3409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