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溺爱孩子所带来的弊端,你懂得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前言:孩子是否优秀,很多的时候还取决于父母们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与合理,虽然大多数的父母们都知道溺爱孩子不好,但总是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些了溺爱的误区,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过分保护式与过分干涉式的教养方式,束缚孩子智力与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孩子创新心理素质的发展。

  ·严厉惩罚式的教养方式,既可使孩子形成懦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个性,也可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的个性。

  ·温暖、理解、民主式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孩子智力、个性、心理健康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们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正相关;而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严厉惩罚型、过分干涉型、拒绝否定型、过度保护型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负相关。

  “研究结果说明了家长在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教育有关系,而且也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研究结果来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不可忽视的一面,尤其是父母对子女过度干涉、过分保护、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与成长负面影响更大。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中应针对这些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从父母的角度改善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子女的心理健康与子女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不仅对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良好的个性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提高孩子的学习分数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现在的父母,总叮嘱孩子学好、考好,深知考试成绩的好坏是需要孩子来考的,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的个性对学习成绩产生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也就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里我们讨论父母的教养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善、改变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使之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这正是从素质角度,从家长素质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潜力大得很。

  现在我们家长的教养方式情况如何呢?笔者曾经用家长教养方式心理问卷对96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961位父亲中教养方式正常的占29%;过分保护式的占33.9%;过分干涉式的占30.4%;严厉惩罚式的占7.7%;拒绝否认式的占7.7%。应该说明的是一位父亲既可能是过分保护式的教养方式,也可能是过分干涉式的教养方式。在961位母亲中,对子女教养方式正常的占33.2%;过分保护、过分干涉的占53.1%;严厉惩罚的占5.4%;拒绝否认的占11.3%。

  《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采访笔者有关家长教养方式的问题后,发表报道称,有三分之二家庭家长教养方式不当。根据我的研究结果,是可以这样概括的。

  掌握科学的家教方式,家教的效果必将从事倍功半走向事半功倍,必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哪些属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

  一、过分保护式的教养方式

  我家附近的一所小学,每天在11:30左右学校门口周围聚集着很多人,大部分是家长。从年龄上看,有的是爷爷奶奶,有的是父母,也有的是保姆。他们接的孩子多数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有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个别人还接小学五年级学生。这种放学前家长去校门口接孩子的现象在北京是很普遍的。

  我曾经专门观察初一学生开学的情景。我观察的那所学校约550多名学生。在教学楼门外四周聚集的家长也是500多位。他们从早上9:00一直等到中午11:30左右。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背着书包从教学楼出来时,一批家长蜂拥而上。我听到一位家长说:“宝贝,可出来了。这么沉的书包背得动吗?赶快给妈妈,我给你背。”那位妈妈接过书包,背在身上,脸上显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是开学头一天,不同的班级学生出来的时间不一样,再过一会儿,又是一班学生出来了。于是又一批家长蜂拥而上,纷纷给孩子拿书包。2010年6月6日是高考的日子。我上午8:30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门口去观察父母护送孩子进考场的情景。当时,校门口的四周已聚集着几百人,还有几十辆小轿车停在一旁。不少家长手里还提着饮料。那天很热,早上8点太阳就很晒。但是那里却很寂静,那么多的人纪律很好。当时,北京电台的记者、《生活时报》的记者分别采访了我。我发表了对这种家长护送孩子进考场现象的看法。我认为这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弊多利少。

  我曾经对记者谈过,我是1957年夏天参加高考的。我清楚地记得只有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康乎先生在考场外面等候我们,没有见到家长聚集到考场周围的情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想到21世纪中国的家长要护送孩子上考场,在烈日似火的天气下,静静地等候孩子出考场。

  2010年6月6日,我“打车”经过学院路,从北京师范大学南门往西方向前进时突然受阻。只见到处都是停放的车辆,有很多小轿车,人山人海。我误认为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或什么重要事情。再一想,也不会围观那么多人呀!我很纳闷,于是问司机,前边怎么了。司机回答,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家长们都在等孩子呢。我才恍然大悟。

  大学新生入学,不少新生都是由父母送到大学。每年大学开学时,大学里家长很多。就是家住北京的大学新生,也有一批人是由父母送进大学的。

  2010年9月我在北京某大学进行调查研究时,经常看到家长出入学生的宿舍。有的是母亲买了些水果放在孩子床上,有的是给孩子洗衣服。我问一位家长:“你住在哪里?”答曰:“住在附近的旅馆。老先生你不知道,这孩子从小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在家里不干什么活,我也不让干什么活,只要学习好就行呀!现在考上北京的学校离家太远了,我也没法照顾他,就在这儿住几天吧!时间长也办不到,先照料他几天,衣服给他洗洗。要不你说咋办,这孩子只会念书,其他什么活儿也不会干。我非常担心,这以后他可怎么办呀!我实在放心不下。”

  这就是父母过分保护所带来的后果,孩子自理能力差,上了大学还不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可悲也!

  父母对中小学生适当的保护是完全应该、完全必要的。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能力较薄弱,需要父母的关照。在中学阶段,虽然孩子的独立性逐渐得到发展,但他们毕竟是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某些方面还是需要父母加以关照的。我们不否认父母应当对子女的适当关照,适当保护。现在的问题是父母对子女的保护太过分了。事情都是有限度的,超越了限度就使事情的本质发生了转变,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父母教养子女时过分保护,父母对孩子能做的事情,不让孩子做,自己来做,就是包办代替。父母给孩子叠被子、洗袜子、削水果、做作业、帮助检查作业、帮助整理书包等等,后果怎样呢?

  过分保护式的教养方式,用心是好的,但是危害太大了。

  由于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孩子思维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自学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父母本来希望帮助孩子做作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孩子学习成绩好。但结果那只是愿望,实际上孩子由于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降低了学习质量,影响了考试成绩。

  一位学生考试后感慨地说,平时我有不会的题,我就叫我妈帮我解决,我倒省事了。可是这次中考,我遇到不会的题,也没法叫我妈了。只能硬着头皮做,但是却做不出来。

  过分保护式的教育方式不仅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利,而且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也不利。

  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事事依靠父母,处处依靠父母。

  由于过分保护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差,现在不会叠被子的中小学生绝不是少数。

  父母过分保护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他要进入学校,进入社会,父母不在身边就感觉适应起来很困难。

  过分保护式的教育方式易使孩子的情绪波动,遇到困难得不到解决时情绪就低落。

总结:来自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着孩子们心理健康与个性的发展,而良好的教养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可锻炼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正确的认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3410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