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家长应该怎样纠正小孩子犯错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前言:对于小孩子犯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父母不能因为怕孩子犯错而不给孩子去尝试的机会,就像小孩子吃饭,刚开始的时候谁都会把饭撒到外面,可是当孩子熟练了就不会了,如果一味的不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机会,那他什么时候才会学到吃饭呢?这是一个很值的我们思考的问题.从以下的两个妈妈对于孩子所犯的小错误不同的处理方法上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公交车上,4岁的津豫两只小手抱着一瓶果汁,小心翼翼地把嘴凑到瓶口,谁知车一行瓶口一歪,果汁洒到了衣服上。妈妈看见了,立刻杏眼圆睁,柳眉倒竖,当众大声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让你小心些,你还是洒了,你还能干什么?”津豫只顾怯生生地看着妈妈,一不留神瓶子一歪,果汁又洒了,妈妈粗暴地夺过瓶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笨蛋……”

  也许,这一幕你并不陌生,是不是也在自己身上发生过?

  让孩子的错误“曲径通幽”

  早期教育科学家斯蒂文·格伦小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不过他的妈妈处理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格伦两岁时,一次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谁知手一滑瓶子掉在地上,牛奶全洒了!妈妈过来,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相反,她说:“格伦,你做了多棒的垃圾!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滩牛奶呢!既然已经这样了,儿子,你愿意在‘奶河’里玩一会儿吗?”“当然!”格伦高兴地玩了一会儿后,妈妈又说:“不管怎样,你把地弄得一团糟,你得打扫干净,我们可以用海绵、拖把或抹布,你喜欢用哪一种呢?”格伦选了海绵,和妈妈一起收拾好地板上的牛奶。

  干完以后,妈妈又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失败的尝试,没能让你的小手抓住这个大牛奶瓶子。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给瓶子装满水,看看你能不能发现怎样抓得住、掉不了!”格伦很快就发现,只要他两手握紧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会掉下了。

  这位科学家在长大后回忆说,也就是在那时,他意识到不用去害怕错误。他说,错误只不过是通向未知的大门,而那些未知是科学新知的源泉,即使不能从错误里发现什么,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巧妙转化错误中的消极因素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去阻止孩子犯错,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其“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沉默十秒钟对于性格急躁的家长来说,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沉默十秒钟,或者立即离开现场。如果当时加以训斥,孩子不但体验了错误,还会因斥责而恐惧和畏缩,如同雪上加霜。家长此时的沉默是手段,不是目的,沉默的意义是留出孩子和家长共同思考的时间,让孩子反应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应该怎么办?”

  发现积极因素斯蒂文·格伦的妈妈能从消极事件中发现积极因素,她首先肯定孩子做的事情,而不对结果做出评价,在孩子感兴趣、兴致勃勃的活动中提出下一步要求,孩子自然会照办。因为肯定式的纠正法保护了孩子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情绪不受破坏,更能接纳你的教诲。

  早教知识适当纠正“错误”孩子所犯错误,一般具有无意性、浅表性、混合性等特点。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犯错”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下次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启发内在动机孩子内心里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眼下他搞得一团糟糕糟时,也要认识到错误和失败也有积极的意义,它是孩子成长学习的一条必要途径,只要允许孩子亲自去探索实践,放手孩子去感受人生的各种滋味,相信他将来肯定会更有能力处理他的失误。

  孩子在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错误:欺负别人或被别人欺负。

  收获:学会自我保护。

  错误:砸烂东西、伤害小动物。

  收获:学会怜悯、爱惜和承担责任。

  错误:对人撒谎。

  收获:知道诚实的重要,学会如何保持缄默或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来应对困境。

  错误:与父母或老师对抗,怀恨在心,谩骂,违抗。

  收获:协调与权威的关系,学习服从与心理平衡技术。

  错误:逃学,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好好听讲。

  收获:体会到自由是有代价的,短时的放纵必定有长久的损失,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欲望与懒惰、孤独与焦虑等等,开始权衡自己的利害得失。

  应对孩子犯错的年龄原则

  0~2岁:不能责罚孩子。

  2~5岁: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教育要顺其自然。

  5~12岁: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学习规则和承担责任。

  12~16岁:外向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强一些,对他们所犯错误的批评可以引入是非观念;对内向孩子的批评要讲技巧、更慎重。

总结:如果父母太在意孩子犯错误,而不给孩子机会自己去尝试,往往会导致孩子变得懒于动手,习惯性依赖,性格也会变得优柔寡断,没有独立性,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请父母还要好好的斟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3417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