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常常独自说话非常奇怪和惊讶,感到不好理解,甚至怀疑孩子是否有了病。孩子自己对自己说话的现象叫自言自语。当孩子玩得入迷时,就边游戏边嘀嘀咕咕,“这是小免,这是萝卜,这是房子,……。小兔吃萝卜,一回家睡觉。”也有的孩子爱一个人安然地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饶有兴趣地小声对白己说话,就好像一位小演员在背诵台词。还有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不知怎样办才好,就自己问自己,“怎么办呀,这样行不行呀?”
孩子的自言自语,多发生在4岁左右。这是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从心理学的范畴说,人类的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两种。外部语言又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人们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文拿表达出来,是书面语言,如各种书籍、报刊、信笺、布告等。口头语言是说出声的语言,它是人们最基本的语言,如孩子们模仿成人的说话,和大人交往时的对话,人们的互相交谈,报告、讲演、讲课等。内部语言是不出声的语言,是人们默欧思考间题时,自己便用的语言。我们在考虑某个问题时,虽然不想发出声音,但自己可觉察出语言器官,尤其是喉头处在微微抓动。这些反应和正常说话时的反应是类似的。
1一3岁的孩子,是以学习外部语言(口语)为主的。他们独立思考间题的能力很差,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总是要说出来。如看图片时,总是一边点一边说。这时,他们的内部思考式语言还很不发展。
4一6岁的幼儿,是具体形像思维,能单独地思考问题。他们的内部语言是在学习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幼儿的语言动觉调节功能的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就出现了特殊情况,既有外部语言,又有内部语言。父母应当认识到,自官自语是幼儿学习内部语言时,出现的一种过渡形式。
幼儿自言自语有几种情况:一边游戏一边自言自语,用语言来弥补行动内容的不足,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用语言来补充画不出来的情节等等。孩子的自言自语,不是孤零零的心理活动。它与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父母不要对他们的自言自语轻易地、生硬地批怀指责。要认真观察他们的活动,看看遇到什么困难,然后给予启发。还要仔细地倾听孩子自言自语的内容,予以引导,开阔他们的思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只要父母引导得法,孩子的这个语言发展过渡阶段,是会顺利完成的。
家长应当注意的是,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六岁左右就会逐渐消失。如果有的孩子在八九岁时还常常自言自语,那就得引起注意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5426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