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适应能力强弱决定孩子未来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东子: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未来发展好。

  范姜国一:能适应,走南闯北我不怕。

  爸爸东子???

  适应是生存之本。

  适应能力是人们建立个人与他人及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能力。人生中随时都会遇到适应的问题,如果适应得快,就能很好地学习、生活、工作。如果适应得慢,就很有可能产生适应问题,使人处于压力与困惑当中,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

  东子第一次听说“适应”一词是26年前。刚当兵的时候很不适应军营生活,指导员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这些新兵说:一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短时间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只要努力去适应环境,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此后,我多次面临不适应的境地,但是适应能力逐渐增强的我,都很快适应了。刚脱下军装回到地方,我又不适应生养自己的家乡了。后来闯海南,荡大西北,以至再次回家乡,每次面临新的环境,我告诫自己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适应”。由此,我也渐渐地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一生中,要变换很多环境和工作,因此适应环境的能力很重要。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与他的生存空间是成正比的,适应能力越强,生存空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据2008年8月30日的《城市快报》报道,山西太原市一位19岁、刚到天津报到的大一男生,在去商场购物时,因与来送自己的父母走失而坐地哭泣。警察帮助联系到他的父母后,这位男生的母亲对警察说,从小到大都不让儿子自己出门,所以孩子一到陌生地方就发蒙。

  像这样的孩子,甭说是上大学,就是读了博士,不也废物一个吗?

  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孩子最终都要离开家庭,到陌生的地方去学习、工作、生活,所以家长要克制自己,尽早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远离原来的亲人、朋友、同学,孤独、寂寞,那么,快速融入陌生地就必定要靠孩子自己与人打交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学会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因此要教会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种开放的心理面对新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女儿依依在小学期间,曾有过一次下乡求学的经历,依依是从省城的小学转到乡下小学。关于这段时间的求学生活,女儿在她的《玩过小学》中,这样写道:

  从出生到现在,我跟随爸爸妈妈生活了天南地北的四个省。这种生活经历锻炼了我,当然或许先天就具备,再加上爸爸妈妈的有意识培养,我的适应能力很强。

  但当我从吉林长春追随妈妈,再一次“迁徙”,来到妈妈的老家胶东半岛,并在这个叫黄城集的小村,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和生活的时候,我一下子面临了太多的不适应。爸爸为我总结出了四条:从省城到乡村,城乡迥异的生活环境;从吉林到山东,不同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从六三制学校到五四制学校,不同版本的课本,不同的学习进度;还有不同的语言环境。

  凭借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前三项并没给我的生活带来太多的不便。可这最后一项???语言,实在让我伤透了脑筋。置身小村,周围的人,从老师到同学到路人,都是一口的方言,刚来的时候,不用说上课我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就是下课和同学一起玩游戏,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和我说话,我也听得费劲。

  有一段时间,我上课的时候手边总放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老师嘴里说出来的我听不懂的方言土语,好多字根本不知道是哪个,所以大部分写的都是拼音,回到家让妈妈按照音读出来,分析是什么意思……

  像依依这样,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孩子不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对她适应能力的培养。

  这让我想起依依4岁时的一件事,当时家里有小保姆与其相伴,她和保姆姐姐处得非常好,一个月后的一天,保姆有事要回老家(距长春100多公里)两天,问我是否可以带依依一起回去,我让她去问依依。依依听说姐姐要带她去乡下的老家,非常高兴,于是当天下午她们就出发了。第二天我打电话问依依的情况,那家大嫂(小保姆的妈妈)说:“依依昨晚和她们玩了很久才睡,这会儿和邻居小朋友出去玩了,这孩子太随和了,一点也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

  所以说依依的适应能力不是上学了才具备的,而是从小就培养的结果。

  适应能力的培养,将伴随孩子一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提高的,也不是学一门爱好,参加几次集训就可以掌握的。它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包括家庭成员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性格、习惯等,都将影响他的适应能力。说起来真是个复杂的“工程”,但做起来也并不难,就看您是否用心了。

  要想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每一段时光,就必须学会适应。适应力强的孩子将来更有前途。

  女儿范姜国一???

  说起适应,那可真够一说的。因为这些年老爸一直过的是旅居生活,所以住所就会经常变换,于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爸爸“东跑西颠”,到处搬家。一搬家,学校就会换,那么老师、同学都不一样了,这是让人很郁闷的一件事啊。

  每次换学校,其实换的不仅仅是学校,老师、同学、城市、课本和环境等一系列与之前的学校不一样的地方,都需要去适应。换了老师和同学,首先需要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这样才能听好课,其次要适应同学的性格,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最基本的是要先记住他们的名字,这也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情了,因为如果记不下名字,跟同学们就难以沟通和交流了。总之,换一个学校后,需要适应的东西真的很多,适应能力不好的人就容易造成自闭,低头不语,而我恰恰相反……

  初一快要开学时,我和爸爸从烟台搬家到了大连,由于跨省换校学习,所以课本的版本相差很大,连学制都不一样:烟台是“五四制”,而大连是“六三制”!巨大的差距并没有难住我,天生好交友的我很快就认识了几个同学,他们有的数学学得很好,有的擅长语文,所以我找到了很多“老师”为我补课,课本不同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上学第一天,经过一天的学习,我不仅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还在放学时将一名叫尹岩的同学带到了家里。因为我听说学校要举办艺术节,想报名参加,尹岩想和我合作,我们商量,她独唱一首歌,我用电子琴来给她伴奏,所以我就把她带到家里去了,这让爸爸很惊讶:“第一天就交到朋友了,厉害!”

  初二时,我家从大连搬到了沈阳。因为大连和沈阳是一个省的,所以课本的差距不太大,但是记同学的名字让我十分头痛,全班同学只需要记住我的名字,而我要记住全班同学的名字,真是郁闷哪!好在我的记忆力比较好,没花多长时间,就能将班里同学的名字都记住了。

  初三我又随爸爸一路北上,回到了现在生活的城市???长春。由于以前在长春生活过几年,所以环境方面没有什么陌生的地方,只是老师、同学还有课本需要适应。长春的同学很热情,围着我问这问那,很快我就跟他们混熟了,后来才知道,同学中还有个老乡???刘桂超,她的老家和乡下奶奶家是邻村的,碰到老乡的我十分激动,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约过年时一起回家!

  这就是我的适应能力为我带来的甜果:好朋友、好成绩和美好的回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567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