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1:和宝宝对话使用“妈妈语”
当宝宝开始牙牙学语时,家里的大人们跟宝宝讲话总会不自觉的放慢速度,采用夸张的语气并且提高声调的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似乎跟宝宝一样也在联系说话,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是“妈妈语”的方式。
宝宝非常喜欢“妈妈语”的方式,因为宝宝最能够理解缓慢的语速、高扬的声调、夸张的语气和重复的说话方式,这样宝宝可以更好的感受和学习语言。如果新手爸妈不理解,那就想象下和外国人交流的感觉,结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
宝宝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妈妈语”吸引,一旦被吸引了,宝宝就会逐渐安静下来看着妈妈,并且“咿咿呀呀”的学着妈妈说话,微笑的表情、模糊的语言以及其他肢体语言都是很好的回应。像这样的互动方式是孕育宝宝语言发育的好土壤,还有利于亲子间的情感连结,发展亲子关系,为宝宝将来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妙招2:妈妈变成“朗读者”
有的父母从孩子孩子啊襁褓中就开始给宝宝朗读图书,结果阅读成为亲子间心灵沟通的特殊纽带。还有著名出版人路金波也是长期坚持给宝宝阅读经典文学,没有给宝宝讲“袜袜”“手手”之类的婴儿语,等到女儿2岁时已经能说出“可是”、“我真的不是这样想的”的重复句子了。
上面那些优秀家庭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给孩子朗读,给孩子讲故事,从小就让宝宝接触优秀的汉语文化而不是传统的婴儿语,将来宝宝的语言能力会有令人惊喜的发展速度。
妙招3:当宝宝的“导游”
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人生的旅程,即便是吃饭、洗澡等最基本的事情都会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这时候妈妈们应该担当起“导游”的角色,耐心的、亲切的、声情并茂的向宝宝讲述这些“新奇”的事物和事情。
比如宝宝在摇铃铛时,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当给宝宝换尿布时,可以说“妈妈正在给宝宝换尿布”等等,当宝宝正在做别的事情或者看别的事物、人的时候,家长也不一定要刻板的要求宝宝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应该跟随宝宝的注意力为宝宝讲述。比如宝宝在看叔叔,那就说“宝宝看的是叔叔”,宝宝在看树木,就说“那是一棵大树”。
通过妈妈“导游”亲切、自然的介绍,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有助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妙招4:和宝宝尽早“对话”
宝宝一出生后,妈妈就应该多跟宝宝“对话”,而不是等宝宝会说话了才跟他讲话。对话不一定是语言对话,可以是肢体语言或对宝宝各种哭闹的回应等非语言对话。比如宝宝饿了、困了、累了等各种表达方式妈妈都能一一记录和分辨并及时给予回应和满足。
和宝宝的“对话”需要慢慢的摸索,宝宝不一定马上理会反应,但是通过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是让宝宝产生反应的有效方法。等到宝宝会咿咿呀呀的时候,妈妈模仿下宝宝就能让宝宝很开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6050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