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宝宝不爬是正常现象吗?是否宝宝不经过爬的阶段,智力发展就比肯爬的孩子略逊一筹?如果父母引导宝宝多爬,真能刺激脑部发展,提升智力吗?
爬行并不是必然的发展阶段
就医学的观点来看,“会站”、“会走”是每个孩子爬行的目的,换句话说,爬行是孩子站、走的准备动作。然而,“爬行并不是孩子生长发育必经的阶段,有些不爬的孩子反而比较早学会站和走。”小儿脑神经科主任张敬文说。
小儿科主任吕适存医师也说,有些孩子天生就是不爬,直接学站、学走;有些孩子爬的时间很短,如四五天,连父母都没注意到。“其实,‘站’和‘走’都是比爬更高级的动作,当孩子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时,显示他的肌肉协调与平衡已发展到相当良好的程度。”吕适存医师进一步说明。
因此,儿科医师认为,父母不需要因为孩子不爬,便担心他在生长发育上出了什么问题。张敬文医师表示,医生不会以孩子爬行与否,来评估孩子的心智发展。儿童心理专家蔡文哲也说,只要孩子其它的发展像动作、感官、智能、语言、社交技巧等都有进展,而且符合那个年龄的标准,就没有所谓“发展迟缓”的疑虑。“千万不要强迫一个不打算爬的孩子‘非爬不可’,那样太难为孩子了。顺其自然就好。”蔡文哲医师叮咛。所以客观来说,宝宝的爬与不爬是天性使然,因人而异。
孩子爬不爬也会受环境影响
可是天生就不爬的孩子多吗?张敬文医师表示,原本在自然的情境下,大多数的宝宝都会经过爬这个阶段,然而随着穷乡僻壤的改变??都市的生活空间较小;婴儿床、游戏床、学步车的普遍使用;父母因宝贝孩子而经常把他抱着、背着;怕孩子会弄脏或吃到脏东西生病;或者因为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少给孩子在地上爬的机会,于是有些孩子便在“因应环境”的本能下,略过了爬的阶段,直接进入站和走的学习。“所以,宝宝不爬便站、走的情况,似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吕适存和张敬文两位资深的小儿科专科医师均如此表示。
换句话说,“环境因素”也是现代孩子少爬或不爬的主因。对此,吕适存医师表示,有时候帮宝宝换个生活环境或者更换主要的照顾者,情况便可能改观。比如以宽广的地板取代游戏床,换个赞同孩子多爬的保姆,或者给生活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带,都可能让原本不爬的宝宝自然而然地爬了起来。“这就像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较慢,在换了环境或照顾者之后,即可获得改善的道理一样。”吕适存医师说。
亲子互动是提升幼儿智力的关键
看来不爬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做父母的还是不禁会想,宝宝是否还是爬比较好?因为我们常听说“多爬的宝宝比较聪明”,真是这样吗?
从儿童心智发展的角度来看,蔡文哲医师指出,爬行与否和幼儿的心智能力并无直接关系。专精小儿脑神经医学的张敬文医师也表示,医学界并没有“多爬的宝宝比不爬的宝宝智能较高”或是“爬行时抬头的姿势,有助于脑神经发育”等相关报告。倒是许多研究指出,亲子互动关系良好的孩子,智力较高,吕适存医师也说:“从经验法则我们也可以轻易看出,经常有机会和大人接触、游戏、讲话……的孩子,脑筋比较灵活。”
“因此,与其说‘爬’这个动作有助于幼儿心智发展的提升,不如说在刺激多爬的过程中,提供了父母与孩子良好的互动的机会,而正是这样的‘双向沟通’激发了孩子心智发展的潜力。”张敬文医师进一步表示。所以“亲子互动”才是父母应该重视的课题,至于孩子到底有没有出现‘爬’这个动作,并不是那么重要。
张敬文建议父母,对于肯爬的孩子,可以透过“地板游戏”多刺激他爬,例如和孩子玩滚球、追球的游戏,或者拿着玩具吸引孩子从一边爬向另一边。而对于那些本身不爱爬,或者因父母或照顾者的带养习惯,较时间处在学步车或游戏床的小孩,只要大人经常与孩子互动,及刺激孩子的感官(触觉、听觉、视觉等),他的心智发展与多爬的孩子相比,并不会有所逊色。
(接下文)
爬出一片天(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642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