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3 别人有的我都想有
“爸爸,我想再买一辆敞篷跑车模型。”鸣鸣说的时候,眼睛里透着渴望。“你那十几辆汽车模型里面不就有敞篷车吗?”“可我想要一辆和庆庆的一模一样的跑车……”
孩子独白
庆庆那辆车真大、真漂亮,还有轨道和高架桥,能上能下,玩起来真痛快!
行为破解
四五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与小朋友攀比了,他们经常要求买一辆别人那样的赛车模型或者连衣裙;也有可能模仿其他小朋友的样子,希望在肯德基店款待小伙伴、庆祝自己的生日。他们觉得这样很“风光”,其实,孩子本意是希望小朋友们羡慕自己,并不知道要花掉多少钱。
应对招数
1 学会“反攀比”
简单拒绝,孩子会感到比不上别人,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巧妙的办法是使用“反攀比”或改变攀比兴奋点——和鸣鸣盘点一下所有的玩具车,一一找出它们的优势,让孩子看到,虽然他的跑车没有庆庆的款式新颖、个头儿也不够大,但是比庆庆的车跑得快也走得稳,每次两个人“赛车”,鸣鸣的车总能跑在前面,令庆庆羡慕。有了这个发现,鸣鸣或许就不会为自己的车看上去不够“体面”而自卑了。同时,孩子也受到这样的暗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和别人同样的东西,但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长处。
2 个性与铺张无关
告诉孩子:显露自己的个性比单纯的攀比,更能赢得小朋友的羡慕并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张扬个性与有没有什么和在哪儿过生日一类形式化的东西无关;有时候,亲手用废物做成的玩具更容易使小朋友对你刮目相看。妈妈不妨和孩子计算一下去肯德基的开销,随后建议他以独特的方式过生日,比如家里举办生日故事会或才艺表演,给小朋友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可以约上好朋友去爬山,或者就在小区的草坪上来个踢球比赛、一起放风筝。
3 攒零花钱限制欲望
孩子的愿望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冒,令父母应接不暇。但如果为5岁以上的孩子设置一些情境,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限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每个月给他少量的零花钱,再送孩子一个存钱罐。
想买整套《哪吒传奇》吗?用自己“小金库”里的钱如愿以偿。当然,3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买不了,那就一点点地攒。孩子必须学着从量入而出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也可以从与孩子“买与不买”的较量中解脱出来。记住,别因为孩子的一再要求而追加他的“工资”,不过他可以透支,并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偿还。这种做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孩子更加爱惜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的东西。
焦虑4 宝宝总有“新发现”
玩着刚刚买来的芭比娃娃,俏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妈妈,我还想要一套福娃。”“爸爸已经给你买了一套呀?”“不是那样的,我要毛绒的、大的,就是今天咱们在专卖店里看到的那种。”
孩子独白
那套福娃又大又好看,摸上去软软的,舒服极了,比我那套塑料的、做成钥匙坠儿样子的福娃好上100倍!
行为破解
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欲望也似乎永无止境。实际上,孩子的思维很单纯,关注点只停留在“我喜欢”上面,并不懂得考虑物品的价格、这个东西值不值那么多钱,以及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头脑中也没有“买东西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的概念。
应对招数
1 慢慢等待愿望实现
多数情况下,第一时间内对孩子有求必应不是明智的做法。即便你觉得可以买,最好也要让他等一天、三天或一个星期;对那些高价玩具和高档服装,即使家里经济条件允许也别马上答应,除非等到过年、过圣诞节、过生日作为礼物送给他;或者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理由,比如奖励他养成了某一个好习惯。当然要和孩子约定,在此之前他必须等待,这个“漫长”的过程能是孩子对“得来不易”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只有经过努力和忍耐实现的愿望,他们才会倍加珍惜。这样做既能抑制物欲,还能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
当然,父母也要习惯说“不”,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够实现,他们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愿望。
2 学会量力而行
对于俏俏的要求,不妨直截了当地告诉她“那套福娃标价480元,妈妈没有那么多的钱”,而没必要遮遮掩掩或找出其他不相干的理由。但可以在你认可的价位内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选一件自己比较满意的东西。
还有一个信息不能不向孩子传达,那就是:不能承受某些物质上的消费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如果你能够把这种自信心传递给孩子,以后再看到比较贵的东西,他会主动放弃购买的想法。这样做能使孩子逐步学会量力而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6843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