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带领学龄前宝宝初次认知数学,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是一项重要、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运用科学而系统的办法,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进行数学活动,轻松实施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启蒙教育呢?
一、故事法
有趣的童话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内容,听故事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知识,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如,在故事中加入包括数字顺序、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幼儿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在故事中加入这样的情节,幼儿便可以感知容量守恒的定律。在故事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比之生硬地靠口述、公式等方式教育幼儿认知数学,用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接触数学并对其感兴趣,是一种更加轻松而有效的方式。
二、操作法
当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方式始于幼儿对物体的行动,也就是说,幼儿学习数学首先依靠的是作用于物体的动作。皮亚杰在论述数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不同时曾用“反省抽象”这一术语来解释,他指出“反省抽象”包含了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建立,而这种关系在客观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能够形成物体关系的人的大脑中,儿童对这种关系的获得就是儿童的大脑从他们与物体相互作用的动作中抽象出来的。比如幼儿在点数4个皮球时,“4”这一数理知识不存在于任何一个皮球上,而是由幼儿把连续点数的每个动作加在一起,在头脑中建立了4个皮球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手点物体动作与口念数词动作的一一对应关系(手口不一致就会出错),这样才得出了这几个皮球数目为4的结论。由此可见,数的知识存在于物体之间的关系上,而这种关系是幼儿通过各种作用于物体的动作在大脑中建立的。所以,从数理知识的抽象特点来看,幼儿是通过动作即操作活动学习数学的。幼儿的自律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能较长时间安静地看和听,而操作法正符合幼儿好动天性的。所以我们强调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符合数学知识的抽象特征、幼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又适于幼儿好动的天性,能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利用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逻辑性的发展。
三、讨论法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而在家庭教育中,讨论法也不乏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启蒙教育方式,一对一的讨论也更容易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加强深度认知。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1.操作前进行的讨论
目的是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规则。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如“看看珠子是怎么排列的?”通过这一讨论,就使幼儿懂得了要先找出珠子的排列规律,才能按排列规律接着穿。这样既有利于幼儿掌握操作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
2.操作后进行的讨论
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如在有关形体的操作后,讨论形体的特征;在有关数组成的操作后,讨论数组成的关系等。这些讨论的着眼点都在于帮助幼儿进行抽象概括,使他们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向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3.操作中随机进行的讨论
有的讨论则是根据操作的进展随机进行的。如在图形块分类的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是按颜色、形状的标准给图形块分类的,当发现有人按厚薄标准分类时,便可乘机让幼儿讨论:“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和你们分的有什么不同?”
这样就能扩展幼儿的思路。虽然这种讨论不是列入计划的,但它针对性强,是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一种完善和必要的补充。
四、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采用游戏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效果很好。它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前面的故事法、操作法、讨论法,幼儿学习的效果会更佳显著。
数学游戏分为竞赛游戏、运动游戏、智力游戏、多感官游戏等等,无论哪种游戏,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幼儿与数学共同“游戏”
幼儿数学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游戏法是一种常用方法,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
2.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用语言来教会儿童数学
操作探究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发现问题。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幼儿对数学的感知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7313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