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父母们往往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以及与此相关的记忆、思维、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显而易见——孩子什么时候说出一句故事书里小主人翁的台词,或者背出一首唐诗,父母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也自然成为孩子们相互比较的标准。可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可知道,在这些显见的认知能力背后,还有一种起到支撑的潜在心理能力同样重要呢?这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都很有限
注意力是将心理资源和能量指向需要进行认知加工任务的能力。我们的心理资源和能量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成人也不太可能同时完成好几件事情,而手头要完成的任务往往又非常复杂。这就需要主体能够事先制定周密的计划,将任务分成若干步骤,然后将心理资源集中于需要解决的任务或每一具体步骤上,富于效率地循序渐进。同时,还不能受各种内外的干扰,才能最终完成手头的工作。
以阅读连环画为例,如果小朋友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翻到的这页内容上,没有全神贯注地感知画面,提取前几页与当前页有关的知识,形成连贯的线索并积极地预计下一张可能出现的内容(通俗讲就是开小差),那么,这本连环画他根本就看不下来,更不用说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内容了。换言之,即使一个孩子感知画面中色彩、人物、风景的能力,从头脑中提取前一页内容的记忆能力,包括从当前内容推测后继可能结果的能力都正常,但没有注意力作保证的话,他照样不能完成“看连环画”这一看似简单的任务。
用新意对抗分心
儿童注意力发展经历着一个渐进的过程。发育正常的婴儿在出生不久就会受环境中新异光线、声音刺激吸引而作出反应,这种本能反应具有适应的价值。在2到3岁半期间,大脑皮层前额叶迅速发育,客观上为注意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根据儿童此时所处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如果提供充分的游戏活动空间,他们会形成越来越复杂的游戏目标能力(儿童必须集中注意力来达到那些目标,比如拍球),大人如果能够共同参与并提供对注意的指导(例如,提醒“宝宝,看这里,球来了!”以对抗孩子的自然分心),儿童持续注意的能力会发展得非常迅速。研究表明,帮助该阶段儿童维持注意力的家长,即通过提建议、询问、以及对儿童当前兴趣给予积极的评论,孩子在4岁时认知能力和社会性会更加成熟。语言、探索、解决问题、交往以及协作能力也都得益于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提高。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因为注意保持时间同样经历了一个由短逐渐变长的过程,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即使到了大班(5-6岁),儿童平均注意保持时间也在15分钟左右,切不可违背儿童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科学的建议是:
1.在孩子1岁左右,开始密切关注他们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的发展状况;
2.经常保持与孩子密切的、互动式的交往,并有意识地帮助他们维持注意力;
3.避免活动持续过长,可间隔10分钟左右让孩子适当放松,再重新投入活动之中;
4.如果孩子任何活动都不能保持注意集中,行为富于冲动且缺乏起码的自控,提示可能出现“注意力缺失多动综合征”(ADHD)的问题,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儿科问诊。
注意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保障,年轻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对宝宝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59564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