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私专横……这是社会给出的评价。人之初,性本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本质区别……这是专家的观点。于是,“皮球”踢到了教育上。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透露,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已累计出生9000万独生子女。9000万,这样的数据再次拷问了教育。
“独苗”到“森林”的希望
今年14岁的宣宇在重庆市区的一所中学念初二,那是一所在该市数一数二的中学。但记者了解到,宣宇的家并不在重庆市区,而是在很远以外的郊县黔江。 为什么宣宇会跑这么远来上学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都希望我能上好高中,考好大学。”
宣宇的妈妈王小洁告诉记者,小宇是家里的“独苗”,一大家人都盼着他能有出息。所以从小到大,家里都尽可能地给他的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
记者了解到,小宇家的情况并不特殊。很多家长都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独苗”身上。“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处在一个很核心的地位,一家人把全部希望都寄于其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张晓曼认为,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自然会对这个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倾入全部感情。她说:“家长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出息,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第二代独生子女’形成后,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两辈人、三个家庭的希望。”
此外,有人提出,在21世纪,我国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承担起迎接未来挑战的重担,他们是中国未来希望的寄托。西南财经大学人口专家吴忠观认为:“‘独苗’不但要成长为一个家庭的‘大树’,更要成长为整个社会的‘森林’。”
“关爱”到“溺爱”的倒退
孩子是希望,关爱孩子无可厚非,但记者采访发现,有的爱似乎过了头。
王静然是北京中关村一小的一名小学生,她的家是个典型的“六加一”家庭,父母都是独生子,结婚后又只生下了静然。据记者了解,静然是家中的宝贝,也是绝对核心。家里人对她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她的妈妈蒋女士说:“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和他爸爸把孩子当宝贝,两家老人更是把孩子当心肝。”蒋女士回忆道,从小到大,静然提出的要求都是尽量满足。有一次过生日,全家人花了一千多元给孩子买了个芭比娃娃,就因为她说同桌的小朋友有一个。家长辞掉工作给孩子做陪读,家长排队给军训的孩子送吃送喝、16岁的孩子从没自己洗过一次衣服……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这种爱却有些过火,‘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是一种不恰当而且十分危险的家庭教育。”
家长们爱过了头,我们的老师面对这些宠爱有加的孩子们,又会做何反应呢?山东烟台开发区二小教师徐芬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金贵得很,我们做老师的根本不敢批评他们,有时候对学生说话的语气稍微重一点,都让我们诚惶诚恐。”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很多老师中间,都存在不敢批评学生的心理。
“错爱”到“会爱”的期盼
溺爱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教育专家呼吁:“只有学会爱孩子,才能让独生子女承载起希望,而不至于成为‘垮掉的一代’。”
“溺爱孩子只能导致失败的教育。”儿童教育专家卢勤认为,家长出于对独生子女的疼爱,而事事满足、事实包办,这种做法的后果则会养成孩子依赖性强、惟我独尊等不好的品行。所以,家长应该学会把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半。此外,卢女士还特别提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应该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样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科学的批评是必要的。作为老师,要及时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的事,是学校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独生子女的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62136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