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养幼儿,从了解与接纳开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为什麽家有学前儿的父母,经常处于他已经几岁,怎麽还不会……的担心?是什麽样的压力和价值,让父母失去发现成长历程的惊喜与热情?

  年复一年,平日在美国教书,暑假则回台湾演讲。常常想:为什麽台湾和美国两地父母所问我的幼儿教养问题,是这麽的不同?

  美国的父母来找我,整个谈话的重心,大部分都在说明他们的惊讶。他们惊讶自己的宝贝,居然知道这麽多、会做那麽多……。而台湾的父母呢?来找我问问题时,起头句通常都是:他已经Χ岁多了,但他还不会……?不管是阅读、画画、收玩具,还是礼貌和分享,都让父母担心。就更别说他们从媒体?,不小心听到的: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开始……,就已太迟了,那种种的威胁了。我常常觉得,现代的父母好像是在惊吓中带小孩长大的。

  以前,总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文化差异,没啥可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具有不同的儿童观罢了! 但经过这些年来,我愈来愈讶异的发现,这个被我看小的文化差异,是这样深深的左右着我们对幼儿的了解和教养方式。我也愈来愈惊讶,这个听起来很容易替换的文化差异,其实有个很深很深的根|尊重小孩。而这个非本土的根,居然很难摇动我们对幼儿教养的国本。

  尊重小孩

  比如说,你一定听闻那从婴幼期开始,就要与他们共读这个论点吧?但在我们还不真正熟悉这个非本土的根尊重小孩的内涵下,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把共读要早这件事,与不要输在起跑点上的概念,做想当然尔的连结。结果就是,每年在台湾,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婴幼儿还不会识字看书,需要那麽早跟他共读吗?

  以尊重小孩为内涵的教养,是以信任、接纳,甚至欣赏小孩的能力为前提的。所以父母在与不识字又不识图的婴幼儿共读时,甚少去挑出孩子还不知道这个和那个的缺失。他们反而去注意小孩,「哇,我的宝宝会一直呵呵笑、他会假装吃那图?的东西、会一直想翻书、一看到书中的小鸭子就会去拿自己的耶……。关注孩子所会的,和已经成就的,就会惊喜孩子每一步的成长过程,就会相信和接纳孩子每一个时期的看书能力。

  相反的,以儿童是小大人为内涵的教养,指标则放在已成熟的行为。所以成人在看孩子的一言一行时,会以成人的标准来检测。在这样的教养内涵下,父母与不识字又不识图的婴幼儿共读时,就不由自主的挑出孩子还不知道这个和那个的不足处了。所以许多父母会问我:他为什麽坐不住?不够专心?只想自己翻书?一直重覆?如何让他爱看书……?关注孩子所不会的,就会担心孩子的起步已输或好像出差错了。


  硬性移植,容易水土不服

  不讳言说,其实我们还不真正熟悉这个非本土的根尊重小孩的内涵。这个不熟悉,可能让我们在执行五花八门的、那些进口、宣称重要的教养撇步时,惊慌失措。这个不熟悉,也可能让我们就以自己所熟悉的操作方式,硬套在新观念上,甚至导致了随意断句般的文化移植。结果呢?弄得我们丧失了常识,也愈来愈怕带小孩。只要仔细去分析年年进口、花团景簇的不同教养口号和教学法,不但消长甚快,面对的施行问题也都很类似的景况,你就不难了解,为什麽移植是这样的困难。因为,硬性的移植,很容易落到水土不服的下场。而在消化和转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和努力,又很缓慢,也要有耐心来磨。想一蹴而几,必定行之不远。

  例如几年前,我受邀到台北学生的一家蒙特梭利幼儿园?,看她们的教学现场。有一个四岁的小孩,跳到了工作柜上,不肯下来。那个班上的一位老师,慢慢地走到柜子旁,轻声细语的一直对孩子说:请你下来,这样好危险。那个孩子,一定是听惯了这样的劝导,充耳不闻,也置之不理。事后,我问那位老师为什麽她会那样处理? 她回答说:我想尊重小孩。进一步的,她问我:老师,要是你,你会如何处理呢?我半开玩笑着说:"对那个孩子来说,引导过一次后,还不听,我会像老鹰一样,一把把他抓下来,因为他可能有生命危险。"

  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

  尊重小孩,尤其是对幼儿,就是那麽一个我们自以为懂,却打从根底,是个全新的观念。尊重是什麽?它的第一步就是: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它是一种了解的努力,也是一种尝试接纳的学习。成人不但要想、也要努力了解现阶段的幼儿他能做什麽?是怎麽做的?有了了解,他才可能接纳现阶段幼儿的喜怒哀乐、勇往和退缩,也才能断定什麽时候要为孩子下决定。因为了解,成人才有可能学着如何爱现阶段的幼儿。有了了解,你就会无法抗拒的爱上现阶段的幼儿。

  但幼儿这个时期,在我们的传统隐形观念?,是个待形塑的黏土,是为日后成为大人的准备时期。既然待形塑,那教养工作的重点,就集中在:它还不是什麽,所以让我们想办法把它变成什麽。既是成人准备期,那所有的成长轨迹,都有缺失,有待改正得更好。

  说穿了,我们是不是想在生命的初期,就为他树立一个模子,一个大人想要的模子?但在模子的概念下,怎会看见和接纳孩子真正是谁?真正想做什麽?甚至现在能做什麽?所以台湾许多父母,才会忧心忡忡的焦虑,他的幼儿还不会这个和那个。


  在模子的概念下,我们也会失去发现生命的惊喜和热情。因为,我们太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可以把站在眼前的这个幼小生命从小看大地看透。但生命的历程实在太奇妙了,你不会知道站在你眼前的这个身高几十公分的小人,他将来的路是怎麽转弯的?他有什麽特殊的才能?他具有怎样的感动?他又会影响到哪一些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个谜。每一个孩子,也都充满着惊喜。但假使有模子挡在你眼前,那你就无法发现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是这麽有趣,也这麽迷人。

  成为自己

  每次有人访问我,总喜欢问这麽一个问题:在幼儿教育?,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麽?

  而我总会想起Stephen 的故事……。他是个四岁的小孩,四年前,他在离开我的教室前,对我说:Sandra, I don’t know why I am a good kid here, but I am bad everywhere.(我不知道为什麽,在这?我是个好小孩,但在别的地方,我却是个坏孩子?)而我,却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回答他。只能把这个过动、父母离异、一个星期去三个家的孩子,搂在怀?,软弱的泪流满颊……。

  我问Stephen :为什麽你会觉得在这?,自己很好?他摇晃着身子,以我常说的话来回答我:Because I am important! (因为我很重要)。我知道我无法改变他?杂的家庭背景,但至少,每天八个钟头?,在我小小的教室屋?下,他觉得自己的样样都重要,觉得自己是那麽的好……。

  假如成为世界的公民,是我们对中小学孩子的教育目标的话,那我要说成为自己,则是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目标。我们的幼儿从来到人间开始,他们是那样一步步的发现:喔,这是我的手吗?我的手会张开呀?咦,我会笑喔?我一笑,他们就会好开心呀?……换句话说,我们的幼儿的成长工作,就是去发现有一个我。

  仔细数一数幼儿的字?量,你一定不难找到那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没错,就是我或我的。可千万别把这个幼儿的自然现象,当成人类本自私的控诉!在人类成长的第一步?,我们是从学会依赖,进程至独立,是在爱自己中学会推及爱他人。

  他们努力成为自己的历程,和身为成人的你可以怎样陪他长大。不管是学习大小便控制、学会说第一句话,或如何配合孩子的能力带孩子看书……,尊重小孩是我与你沟通的基础,了解小孩则是我澄清观念的起点,而从那衍生而来的教养建议,就是要导向接纳与欣赏孩子的目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64560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