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什么缺岗?
爸爸如何融入家庭社会?
如何做一个会教孩子的好爸爸?
......
一起来听听这一期蒙特梭利学习会周汉民老师带来的《爸爸如何教育孩子》吧!
周汉民:育儿心理特约专家,中国蒙特梭利学会和平委员会主席、美国蒙特梭利协会AMS著名早教专家,学者+老师+奶爸的三重身份,与您分享早教经验。
爸爸如何教育孩子
先来看看一位爸爸的心声:依稀记得我曾经是一家之主,钱赚得多,生活经验也多,太太小鸟依人显得我肩膀的宽厚;后来,上天赐福于我,给了我们孩子,我幸福之余,突然发现:孩子成了小皇帝,太太垂帘听政,小狗阿花仗着人势,我被挤兑到排行老四;关键是,连阿花都不如啊!
在家庭社会中,孩子的到来,家庭秩序被重构了,“爸爸去哪儿了”?被边缘化了,成了可怜虫。回了家,除了“打打酱油”,还真得不知道能做什么。
当母性社会都在召唤:爸爸应该肩负起育儿的责任!当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迎合对爸爸角色缺失的关注,吸引了许多父母的眼球。
我们确实应该去思考,爸爸为什么缺岗了?爸爸怎样在育儿中扮演角色?今天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讨论这个有趣的话题。
爸爸为什么缺岗?
在育儿这件事上,大家都觉得爸爸不够负责任,媒体轮翻地谴责爸爸,说得婉转一些是给予建议。
谴责的理由看起来,很在理:
1、爸爸工作太忙了,所以不顾家,只让妈妈操劳;
2、爸爸不好学,不去学育儿的知识,所以不懂;
3、爸爸大男人主义,认为男人主外,不爱家务事;
4、爸爸太懒,回家就玩手机,却不去帮忙;
5、男人天生笨手笨脚,成事不足碍事有余;
6、爸爸不顾家,每天回来晚,不得不老打电话盯着他……
这位家庭中的男人,在当爸爸之前,那么贴心,难道在当爸爸之后,真会变得那么糟吗?
男人,还是那个男人,可是,大家都没意识到家庭社会的变化。
育儿期的家庭,并非只是添了人口,而是改变了社会结构与家庭地位。
妈妈一跃成为家庭的“主子”,因为全家的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育儿,妈妈是主角,自然被全家尊为领导者。
奶奶或外婆,进驻家里了,她富有育儿经验,养了一代,又捋起袖子养第二代;她以经验自居,成为养育层面的意见领袖。
爸爸没有地位,也没有经验,当家庭的重心转移到育儿之后,一下子无所适从;爸爸仍然是好男人,当他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等着随着听召,为妈妈和奶奶、外婆打打杂。
当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时,身心疲惫,难免心情不佳,数落爸爸几句,于是,爸爸在家里愈加变得自卑。
只有在外面找回自信的爸爸,是否不愿意回家了呢?少数由于妈妈性情不佳,在家屡遭打击而身心疲惫的爸爸,可能会出现这种心态;而绝大多数的爸爸,都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家庭的责任,心依然在家里。
有些说法是:育儿期的妈妈移情了,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与孩子在恋爱;而对爸爸缺乏感情了,因此也对爸爸缺乏耐心与信任了。
这是一种煽情的说法,而背后的事实是:
1、在育儿新生活中,父母有了新的角色;每位家人都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但是妈妈有着无比的责任;爱与责任的交集,产生了妈妈的这种生活状态。
2、爸爸的角色转换,使他在育儿期里丧失了话语权,但他仍然是家庭经济的主导者;家庭的负担加重、以及社会经验的成熟,使他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有时还侵占了家庭的时间。
3、爸爸与妈妈在生活方式上已迥然不同、信息也不再对称,状态也不同步了,爸爸对此往往不够敏感,而妈妈却明显感受到变化,产生心理的不适;各种“怀疑”,也由此产生。
爸爸如何融入家庭社会?
爸爸融入家庭社会,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不是有心、有时间,就能做到的。
就像全职妈妈,在回归工作时需要辅导一样,爸爸融入到育儿生活里,也需要辅导的。
1、爸爸需要心理上的准备:要意识到家庭社会结构的重构会产生什么?自己该如何去适应?
2、要理解妈妈的角色,理解她的辛劳,理解她性情的变化;她的身体与话语都没以往亲热了,你不误以为是淡漠,也不同样以淡漠去回应她;如果你不回家吃饭,或者晚些回来,一定提前打电话、发微信告知;受到委屈,都是成长,因为胸襟是被委屈撑大的!
3、尽量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很快会长大,几年后就没有太多的机会;你的陪伴,也可以让妈妈稍作休息,这是小小的分担;
4、学会陪伴,了解孩子各月龄阶段的需求,懂得如何陪伴孩子,需要学些专业知识,作有准备的父母。
这样,爸爸就回归“贴心”的形象,“新好老爸”非你莫属;同时,你也在育儿上拥有专业的知识,成为新晋的育儿意见领袖。
如何做一个会教孩子的好爸爸?
首先,爸爸以自己的视角给孩子展示的不同世界。
在婴幼儿期,妈妈与爸爸,就是孩子看世界的窗口,不仅会给孩子创造不同的社会场合,而且即使去同一个场合,展示的世界也截然不同。
例如,同样带孩子去大型超市,爸爸去的位置,会与妈妈不同;爸爸选购的方式,也与妈妈不同;爸爸与售货员的沟通,也与妈妈不同;爸爸与孩子的互动与对话,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爸爸让孩子看到了超市的另一面。
世界很大,很神奇,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经验与理解,拥有不同的视角与心态,所以,展示给孩子的,都是不同的一面;孩子正因为看到了不同的一面,才对世界有更真切的了解。
其次,多带孩子运动,促进孩子的体能与魄力。
妈妈忙于家务,带孩子出去的时间有限,而且即使出去,也总牵在手里,不够放心;困在家里太久了,就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样,这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多数身体素质差,胆魄不够的原因。
爸爸比较自信,也对孩子比较放手,带孩子多出去,让孩子自由地摸爬滚打,带孩子多做运动,如果经常可以做到,那么,孩子吃饭表现好了(运动量一上来,能耗大增,食欲也大增)、运动能力增强了、肌肉变强壮了、抵抗力增强了,尤其胆子变大了。
这点比较重要的,因为妈妈很难做的,而对爸爸,却容易做到,是很好的互补。我也与孩子经常踢足球,不仅孩子身体很棒,我自己也感到精力充沛了;对于忙于工作而缺乏运动的爸爸来讲,这比去健身房更有意义。
第三,给孩子家庭稳定而信任的家庭。
育儿期的家庭,矛盾重重,婆媳问题、夫妻问题,各种问题,随着家庭重会的重构、以及各自的忙乱,而变得错综复杂;而孩子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许多孩子感受到的是不安定,感受到来自大人之间的不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从而影响了性格的发展。
爸爸和事佬的角色,就是一种平衡的力量,如果能够理解上述问题及原因,也更能够理性地平衡家庭,给孩子更多的安稳。
同时,也能够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彼此尊重与关爱,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不是不和谐,而要尊重与理解彼此的不同;同样,你也要拥有自己的独立思维。
爸爸,实际上可以成为孩子人格建设的重要“能源”,能够点亮孩子内心的小小光。
第四,学习一些早教知识,满足孩子的需求。
爸爸很爱给孩子买玩具,但往往都是好心办错事,因为不清楚孩子月龄段学习的需求,要么买早了,要么买晚了,没买在点上。
例如,给一岁多的孩子买摇控汽车,结果不玩,如果换成很小的模型汽车,孩子却可能喜欢,因为他处于精细动作的敏感期,喜欢用手抓、推,而不会操控摇控器。
给9个月大的孩子买电动发声娃娃,孩子一听吓哭了;而取掉电池,成为不动、不响的娃娃,孩子可能会喜欢。因为孩子处于安全意识超强的阶段,环境因素剧烈的变化会引起不安。
给2岁前的孩子买字卡,教孩子识字、说话;而不知道孩子文字的认识,是与熟悉事物的一一对应,也没意识到孩子还没有到说话的学习期;买了后,孩子不爱学。
诸如此类的怪象,表面上是孩子不爱学习,而实际上爸爸不懂孩子学习的需求造成的偏差。
育儿是爸爸重要的人生一课
参与育儿的爸爸,俗称“奶爸”,通常被认为会变得婆婆妈妈,是不能做大事的人;而实际上恰恰相反,经历了育儿的辛苦、体会到家庭的不易、感受到孩子的生命力,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心智更加成熟。
有对家庭担当经验的爸爸,也能在社会有更多的担当,能扫一家,也能扫天下。
孩子是上天给家庭的礼物,这不仅是欢乐与辛劳,而且是教会你如何生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64709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