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中国儿童发展调查报告
美泰儿童基金会联合北京儿童医院展开了为期9个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在带养方式及行为上:76%的父母更愿让独生子女独立做事。
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相比,独生子女父母有更高的意愿,允许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在安排全家旅游出行或儿童上辅导班问题上:81.3%的独生子女父母会更多地征求孩子的意见。
只有67.9%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会这么做。
分析:独生子女教育趋于理性化
一直以来,独生子女被贴上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差标签。然而,这个调查却颠覆了人们的成见:
●独生家庭:父母培养独立意识强
不少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趋于理性化,有意识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这种养育方式为独生子女提供了更多尝试、探索的机会,对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很大作用。
●非独生家庭:独立需求弱
相对来说,非独生子女因为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从父母到子女,自觉培养独立能力的意识相应淡薄,导致子女更易依赖他人。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父母的警惕。
独立从学前抓起
很多父母总认为宝宝还小,理应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实际上,学前期是孩子独立性的敏感期,父母应在学前期就开始强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但这种独立必须建立在规则之上:
●2岁:父母洞察初步独立性
孩子初步表现出与生俱来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是随着所接受的环境的影响而?减。
●4~6岁:父母建立规则
进入规则独立期,孩子的独立性形成,这种独立要求在规则中重复练习并逐渐建立。
●8~10岁:父母创造安全的环境
孩子逐步接近少年期,独立性发展出现转折,开始有了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希望成为一个自己安排生活、独立自主的人。
孩子独立性培养5策略
?不妨做个懒父母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自己不会的学着做,例如:
1岁:学习使用餐具自己吃饭,此时孩子手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都有所增强,已能握住杯子或勺。
1.5岁:学习简单的洗澡动作,模仿妈妈做家务和收拾玩具。
2岁:自己吃饭、洗手、脱穿衣服等。
4岁:开始自己练习使用筷子。
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事关重大的任务。
?做得不好也不求全责备
孩子学习做事都是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熟练。父母不要事事代劳,而应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适时创造条件,放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哪怕做得不好也不要求全责备,甚至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获得鼓励后,就会感到我行,就有了自信和动力。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因而要求孩子按自己说的照做,却浇熄了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
因此,父母应该多对孩子说: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由你选择。一旦孩子作出决定,父母就要让他意识到他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给予适度帮助和引导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例如,在孩子对商品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不要让他一个人去购物。父母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有一定的发言权。例如,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鼓励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让孩子有机会学会支配自己的社交生活,在与人相处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例如,安排孩子去找小朋友玩,游戏完后再接他回来。以后就让他自己去联络,选择伙伴。当孩子回家以后,父母应及时表扬他、鼓励他。
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习惯于独立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68374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