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可只看到表面上的,而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以下就让我们接合几个实例来具体的学习一下吧!也希望父母不要给以孩子过多的精神压力,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发泄就很容易产生心里上的疾病,希望父母们能够充分的重视!
同事聚会,老赵说起他的女儿。我是见过老赵的女儿,10岁左右,长得不漂亮,个头有点矮,而且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班上的成绩很普通,也没有什么特长。
但是,在老赵眼里,他的女儿是优秀的。老赵高兴地和我们说女儿在小测验中前进了两个名次:“女儿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我。”说话的老赵满脸的幸福。
有个同事和老赵关系很好,他打趣地说:“老赵,你对女儿的要求也太低了吧,前进两个名次,你就这么高兴啊!”
“当然,我对女儿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期望的,所以,她的每个小进步我都会很开心。我每次都会夸她,她心情好了,自然会有进步了。”
听了老赵的话,我感到很佩服,他将“不必强求孩子是最好的”这一家庭教育原则贯彻得如此自如。
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内心很脆弱,父母不切实际、过高的期望,无疑会恶化亲子关系,既给孩子增加了沉重的心灵砝码,又给你增加了无形的精神企盼。
我将这个思想也运用到了自己的家庭教育中:
桐桐虽然是个女孩,可小小的她,好胜心很强。她总是要求自己样样都是最好的,只要有一天拿不到红花,她就会闷闷不乐。
桐桐从小体质不是很好,有一天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进行体育活动和比赛,头一天晚上,桐桐就开始坐立不安。
我对桐桐说:“宝贝,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不必过分追求优秀,只要尽力就好了。”桐桐忽闪着自己的大眼睛,我相信她听懂了我的话。
之后的桐桐,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她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
看见每天都开心的桐桐,我也很快乐。
我也贯彻老赵的思想,不给桐桐过大压力,只要她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展自己,就足够了。
早教网父母爱孩子,将自己对孩子所有的爱,都化作了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优秀,拥有光明的未来。但是,有些父母往往会把握不好期望值的高低,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
可是,你厚重的爱未必可以获得孩子的理解和认可,甚至会变成家庭痛苦的根源。
正如一棵树的成长,只有按照它的生长规律,在适时的时间接受阳光雨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也是那一棵小树,父母掌握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个性,对孩子寄予合理的期望,然后再倾注适当的爱,孩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张建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有时候见他走在路上,都在读书。他每次都被学校选为优秀学生,还会在家长会上作为学生代表讲话。他不仅学习成绩好,品行也很出众。
张建和其他十几岁的孩子不一样,他从来不穿时尚的衣服,不崇拜明星,业余时间不玩游戏,而是选择去培训班或者在家做题,他就像一台时刻不停息的“机器”,时刻在忙碌着。
张建让很多父母羡慕,妻子还经常对桐桐说起他,老师也把他当成重点培养对象。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人看来如此优秀的孩子,有一天,他突然变得歇斯底里起来,将自己的课本全都撕碎了,还将自己之前得到的证书和奖状都扔进垃圾桶。
张建的父母将他送进医院,医生的结论是:他精神过于紧张,压力过重,导致现在的状况。他一直背负着“父母、老师、亲友”的期望,维护自己的“优秀”形象,时间长了,心理防线崩溃了。
其实,如果张建不那么优秀,而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有崇拜的偶像,有业余爱好,那么,也许不会出现这样的激烈状况了。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纵容孩子的缺点,而是想告诉你,给孩子过高的期望,暗藏高忧患,如果等到孩子出现问题再懊悔,那样就过时已晚了。
早期教育孩子的好成绩和好品行兼备是最理想的家教效果,起关键作用的还在于父母。你要找到你的期望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的制衡点,别让你的期望酿成不该有的家庭悲剧。
总结:早教对于其孩子固然重要,但是父母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做出正确的早期培养,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还要与孩子更多的相沟通,帮孩子解决心里上的困难,也希望以上的文章能够更多的提醒到父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6953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