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得硬性规定儿子吃什么和吃多少;不可以乱发脾气;不可以敲桌子……”
“儿子必须诚实;天黑之前必须回家;不能和小朋友打架……”
这是近来在南京知名度颇高的一份协议,签订这份协议的是一对母子,妈妈31岁,儿子小虎5岁。
乍一看这条新闻,还以为是哪家大人哄小孩子的小游戏,没想到这真的是一份妈妈和儿子签订并严格实施的协议,也没想到签协议的小主人公竟然只有5岁,但是更没有想到的是,我当时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嘿,这倒挺新鲜,不失为一个管理幼儿的好办法。这个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过后,自己便觉得有些惭愧了,“要尽可能地放下家长、老师的架子,与孩子真正做朋友,与他们平等地交流相处……”作为幼教从业人员,受了这许多的教育,却还会冒出“这倒新鲜”的念头来,看来,要做到与孩子平等地交流相处,我们还需要充分理解和切实施行啊。
体验平等
相信不光是我自己觉得这种协议挺新鲜,肯定会有许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样,在我国现阶段,能够真正做到和孩子平等交流相处的大人实在是不多见的,甚至有的家长可能会直接反对这种协议:“和这样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有必要如此么?他是儿子我是老子,管教他是我的职责,听大人的话是他的本份,和孩子签协议,这不是要让他爬到我头上来了么?!以后还怎么管教他?”
除此之外,对于签协议这种有关平等的尝试,应该还有更多的人抱着矛盾的心理来看待,确实,这则协议有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官样文章,儿子追求的是一种形式,一种被重视被肯定的心理上的满足,母亲呢,则将这种形式当做了新的管理模式,在这样貌似平等的条约下,孩子不得不遵守那些父母给他定的律条,而父母呢,只需在其间加些无关痛痒的条款于自身便万事大吉了。
在理智上讲,从孩子成长发育的角度来考虑,我们是希望自己与孩子之间平等相处的,若干年过后,他长大了,回想起童年的经历,其间不会有父母师长无缘无故的责骂,更不会有挨打受罚的记忆,他能幸福自豪地告诉别人:“我和爸爸妈妈就像朋友一样交往,他们从来都是跟我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以自己的身份与暴力来压服我。”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孩子成年之后,还能像朋友一般与长辈相处,而不是靠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竭力容忍,以尽孝道。
可是,这些理想中的平等在现实操作中又有着太大的难度,因为孩子没有服从的天习,而父母却几乎都有着发号施令的惯性。当孩子从一个无知无识、随人摆弄的婴儿,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主张、有见解的大人时,父母的不适应就会逐渐多起来,这时,要我们面对孩子改变已经成为习惯的居高临下的讲话方式,要我们放下架子与面子,在内心深处真正认可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有时候禁不住会去想:儿女与父母之间真的能做到平等吗?这个问题实在太难,难到我们无法回答,难到我们都想反问一句:“儿女与父母之间真的有必要平等吗?”不管有没有这种必要,南京的这位母亲已经走出了这一步,是貌似的平等也好,有实质的也罢,这种尝试体验的勇气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诚信教育
在这则签订母子协议的报道中,还有这样一段采访对话:
记者:如果你违约了怎么处理?听说有不少惩罚措施。
小虎:绝大多数我都能做到的,只有一条,规定我一天只能看两小时电视,我还没有完全做到。
记者:那么如果你今天多看了半小时,妈妈会怎么处理呢?
小虎:如果今天超过了半小时,明天妈妈会扣掉半小时的。
记者:签协议到现在,你觉得妈妈对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么?
小虎:变化,嗯,好像不是很大,现在我早上喝不喝牛奶她不管了,以前她会逼我喝光的。
记者:要是妈妈违约了怎么办呢?
小虎:她要带我多去一次肯德基。不过,妈妈到现在还没有违过约呢。
……
看到这里,忽然让人感觉这样的协议其实有更丰富的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另类的诚信教育,想来这位母亲一定也是非常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
现在随着早教理念的日益成熟和深入人心,智力之外的教育,像情商的开发、诚信的培养等,也愈发被重视起来,用一位母亲的话来说:“我想想英语也好,音乐、美术也罢,这些都很重要,但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也不是人人都必须去学,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培养将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说签订这样一份协议也是一种很好的诚信教育呢?这是由协议的性质所决定的。既然是双方签订的协议,那么对母亲来说同样是有约束力的,大家都必须得小心在意,别去触犯了它,既然不希望孩子违反协议,那么首要条件就是自己也不去违反它;孩子如果不遵守条款会受惩,自己触犯了也一样挨罚!
我们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会渐渐长大,总会接触到不诚信的行为,怎么办呢?小虎的妈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在孩子尚还年幼的时候,就为他树立这样的理念——不诚信者必受罚!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小虎还是妈妈,只要违反了协议,他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所以,我们要再次为这份特别的母子协议叫好,它用别样的格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诚信教育的方法。
因人而宜
虽然这份母子协议有着如许多的好处,但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这种方式,说到底,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家长签协议的主旨以及孩子的性格。
如果你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更听话些,更利于管理一些,那么大概只适合4~8岁的孩子,太小了,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自控力与约束力;太大了,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条款内容的不平等来,难以蒙混过关。
如果你希望将这份协议一年年、一版版地签下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地修改内容,与时俱进,给他每个阶段不同的权利与自由,最终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平等相处状态,那么当家长的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动不动就冒出“以策愚民”的念头,不要老觉得自己是在迁就孩子,要真正在内心深处植下平等育儿的理念。
孩子的性格同样也很关键。有的孩子很懂事,自尊心强,还有着较高的自制力,那么采用签协议的方法就比较容易见到成效,因为自尊心强的孩子通常有着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渴望与大人平起平坐,协议这种方式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而较高的自制力又能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小就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有的孩子个性比较散漫,自控能力也较差,这就不太适合签订此类协议了,因为他们一般还童心未泯,难言什么责任感,签好了协议到时候做不到,父母拿他也没什么办法,签协议的结果往往是因为孩子不遵守,大人也不愿意去遵守,最终不了了之。所以说,签不签协议不是一概而论的问题,要因人而宜。
谈谈又何妨
这份母子协议之所以知名度这么高,是因为小虎的妈妈被幼儿园请到了家长委员会,做了一个有关的报告后所产生的效应。那次会后家长们讨论得沸沸扬扬,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则持保留意见,不过据幼儿园的老师透露,无论是什么反映,都好过以前好多次开会后大家神情木然一无所获地离开。
“有爱就有一切”“真爱无敌”,很多时候我们都这么说,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事实上光有爱是不够的,尤其是教育,更是不能单凭爱来完成,母子协议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不妨可以试试,只要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可行就可以,不过正如上面所说,同一种教育方式不会适用于一个孩子成长的所有阶段,也不会适用于所有的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最重要的是学习与交流,这才是真正无敌的东西。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一辈子可能也只有一次当父母的机会,大家其实与孩子一样,没有经验,没有概念,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信息资源丰富,不过那些红火的网站论坛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怀孕期的准爸爸准妈妈、婴儿期的新手爸爸妈妈们往往交流得最起劲,一旦孩子过了1岁半,进入幼儿期,谈论的贴子便会明显减少,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家长们似乎就鲜有心思再在网上讨论自己的教育心得了,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难道我们的小爸小妈们在一年半载之后就突然都成了育儿高手吗?应该不是,或者是生活太忙碌了,或者是觉得各个家庭之间情况不同,所以大家都渐渐归于了沉寂,这从侧面也反映出许多家长的育儿理念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认为在家长的天职中“养”重于“育”,大家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孩子身高体重是否达标,似乎是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那就比什么都好,而对于教育,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幼儿园、寄希望于学校。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长的言传身教又何尝不是举足轻重呢,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如果他在学校与家庭接受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教育,小小的心灵便会无所适从,所以说,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要知道,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家长来帮助解决,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要有一对愿意聆听的耳朵,只有从小就与孩子建立起谈心交流的习惯,才有可能被孩子真正当作朋友来倾诉,也才有可能随时随地发现与解决问题。
所以,当孩子在你的膝边磨蹭着不愿意离开的时候,当孩子用探求的目光对你欲言又止的时候,请暂时放一放你手头的事情吧,蹲下身,轻轻地问一句:“怎么了,宝贝儿?我可以和你谈谈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696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