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时候我妈不让我看电视,那时候她的策略是把插头拔下来,然后上班走人。
然后各种教育我说那个东西有电,不能碰,碰一下就死,然后等她上班走了我总是一声冷笑插上插头各种欢乐,后来我妈把遥控器藏起来了,在装袜子的抽屉里。
当前的社会现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现象之一: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家庭,饭熟了,孩子盛的是第一碗;菜上桌了,孩子夹的是第一筷。一个母亲和8岁的儿子坐在一起用餐,孩子将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当成垃圾,毫不客气地“甩”到母亲的碗里,然后筷子一伸,大模大样地将他喜欢的食物取过来,毫不顾忌母亲的感受。至于母亲呢,还笑眯眯地任由他去。
现象之二:孩子放学了,书包在爷爷奶奶身上,孩子手里拿的是零食、玩具;在公交车上,爷爷奶奶拿着书包站着,孙子孙女坐在座位上吃着东西;在小区门口,妈妈两只手都拎着菜、主食、水果,身高已经快要超过妈妈的孩子却两手空空地跟着。
现象之三: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测试,关于10个上三年级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孩子在一个屋里,隔壁屋里是他们的妈妈,孩子并不知道妈妈在隔壁。当引导老师问:你们知道妈妈每天有多辛苦有多累吗?孩子的反应是“不知道”或者“我从来没看到过妈妈累啊。”还有“妈妈说她不累”等,这些语言让隔壁辛劳的妈妈们泣不成声!
现象之四: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和父母有这样的沟通:孩子:“妈妈,今天我写完作业了,我要看一个小时电视。”“妈妈,我这次考试得了双百,你给我买双耐克鞋吧。”“看,我给你写完了,读完了。”这样的话语背后是孩子和父母在做“交易”。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易式沟通”很多,父母已经习以为常,其实这是责任不清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令人不安的现象呢?这些现象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具体分析:第一,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干的,哪些事情是自己努力可以做到的,哪些事情是父母应该干的。作为学生,学习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却总是拿这个来和父母做交易。
第二,孩子缺乏外在表现上对父母的尊敬和内心对父母的关爱。语言和肢体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孩子从行为和动作上,对父母不尊敬、不礼貌,就更谈不上对父母的关心了。
第三,这样的孩子不容易形成对事物和对他人的感恩之心。对自己父母的付出熟视无睹,那么对于别人的付出他也很难感受到。
总结: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71176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