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反复向老师和家长们叮咛: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教给孩子爱书,就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会孩子阅读,就让孩子掌握了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明智的父母何乐而不为?
但是家长们有很多疑惑:市场上的儿童读物让人眼花缭乱,究竟该如何选择?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案例一: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
一位妈妈:如何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书?有人说,带着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己选。但孩子往往会被书的表面吸引,加上商家摆放图书会有一些潜规则,未必能选到最适合孩子的好书;有人说去看看排行榜的热门来买书,但是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专家分析: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需要具备一定的人生阅历、体会和知识,才能很好地去理解作品的意义,而阅历和思想是需要经验积累的,孩子越小,对作品的真正理解和接受也就越难。所以,选择童书,只要看孩子是否认识里面的文字,需要考虑心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能力、社会发展等很多方面。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进行分级阅读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
专家支招:
0~2岁的孩子,最喜欢可以发出简单声音的书、或者是和玩具一样可以用来触摸、拆卸的书;3~4岁,孩子喜爱儿歌和有趣而带重复性的故事,还有游戏书;4~6岁,短小而精彩的童话故事是孩子的最爱,一些手工书和动物书也是他们喜欢的;到了7~8岁,孩子开始喜欢阅读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近的故事;而9~11岁的孩子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如少年百科全书,也喜欢带有幻想色彩的小说;12岁以后,孩子的阅读兴趣点由故事的情节转向文字的细节,这时,一些富于文学性的、内容清新的成人作品,如一些散文、诗歌,也可以正式进入他们阅读的领域。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年幼的孩子知识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又喜欢模仿。因此,选取图书时,要注意图书的内容应以介绍正面形象为主,过分渲染和强化反面形象的书籍,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案例二:孩子已经认了不少字,还要我给他读书。
7岁孩子的妈妈:peter上一年级了,识字量已经不小,也能看简单的读物了却不愿自己阅读,老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晚上要磨蹭好久才能入睡。我实在困惑,他为什么不愿自己读?我又该怎样做呢?
专家分析:
孩子处于这个阶段,大人常误将识字量与阅读能力等同。如果一本书中绝大多数字孩子都认识,就认为孩子肯定能读懂。实际并非如此:独立阅读是一项需要培养的技能,需要经过大量练习,通过阅读去了解意义、去领悟与思考,不只是简单地把字面的意义搞清楚,更不是仅仅把认识的字串起来。
而且,会阅读不等于爱阅读。会与爱是两回事。让孩子爱上阅读,他迟早会跨越独立阅读的关隘。许多家长常在这个阶段停止为孩子读书,担心孩子养成依赖性。结果常常造成这一时期的阅读真空:孩子一方面失去了大人的帮助,一方面自己独立阅读举步维艰。
专家支招:
当孩子还不能胜任阅读工作时,成人要参与,这就是亲子共读。在共读中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方法,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书本上,并使之努力保持,逐渐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再一点点放手,帮孩子从依赖大人阅读逐渐过渡到独立阅读。下面我们来看几位家长提供的妙招吧。
a 只读半截
给孩子讲图书中精彩的内容,只讲书中最吸引他的部分,或者选择有悬念的部分。当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时,故意戛然而止。这时,孩子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急着想拿起书自己往下看了。
b 互相提问
讲故事时我们约定互相提问。如果妈妈回答不准确,宝宝有权罚妈妈,比如背诗歌、讲故事等。如果宝宝回答不准确,也要得到相应的惩罚。实践下来,会觉得很有收获:第一,他自己在讲故事时要用心,要理解要思考,否则提不出问题;第二,通过提问,提高了归纳和表述能力;第三,他在听故事时必须认真,锻炼了注意力。
C 制造差错
让孩子当老师,如果你哪儿读错了就给纠正。你拿着书一字一句指读给他看,故意读错音、读错词、漏读句子,歪曲情节,这时,孩子往往会跳起来纠正:不对不对,你念错了!应该这样念!你马上夸奖孩子认真。这样,孩子的好胜心得到了满足。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甚至可以把一个故事一字不漏背下来,成人可利用这一特点,读书的时候来点偷工减料,好让他找出你的错误,让孩子从中品尝阅读的快乐,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
d 故事比赛
孩子好胜心强,可以尝试玩讲故事比赛。比赛前,让他选取书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为了比赛,他必须先熟悉故事,复述故事。如果故事长,允许孩子捧着书讲。为了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可以经常假装输给孩子,把故事家称号送给他。这样孩子阅读的兴致就更浓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7352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