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小孩子之间这样相约一起玩是很寻常的事,可是这约会的方式中却有一点不同寻常的、也是很耐人寻味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我也是在经过了很多次的约会之后才发现的。
我的孩子们从一两岁的时候起,就开始和别的小朋友约着一起玩,那么小的孩子,话还说不利落,所以这约会其实就是母亲之间的约定。刚开始的时候,如果我的孩子想和谁玩(更多的时候是我想让我的孩子今天和谁一起玩),我就会打电话或是直接问人家孩子的妈妈是否有时间;如果是别的妈妈问我,我只要可以就会一口答应下来,不会想到专门去问一下我的孩子,问问他们愿不愿意。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发现,德国妈妈们的做法和我有点儿不一样:如果她们被问到孩子约会的事,她们会把自己的孩子叫过来,蹲下身子认认真真地问孩子愿不愿意和某某一起玩,看到孩子点头了,她们才会正式答应下来,不管孩子还是多么的幼小。我初见这样的情景时还觉得她们多此一举,因为到底孩子们可不可以在一起玩,到最后还是得看妈妈们有没有时间,所以干吗还要这么麻烦地走这个过场呢,看来德国人也挺讲形式主义。
后来我才渐渐体会到,这个问题看上去好像只是象征性的,却并不只是在走形式,而是应该倒过来看??某某想和你一起玩,妈妈今天下午有时间,你可以和他玩,但是,你愿意和他一起玩吗?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表达出的却是父母对孩子意愿的尊重,尽管孩子还很幼小,选择的范围也很有限。这种尊重的精神正是很多中国的父母所缺乏的。
中华文化看重的不是孩子的独立,而是孩子的孝顺;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属于自己的,那么,替孩子做主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特别是年幼的孩子,谁会注意到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呢。
鲁迅曾说过:“中国的孩子,从小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也做不了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而是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个体,这一点是很多中国父母无法想象和接受的。中国的父母看到的经常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在人前的表现,想到的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体是否健康;但他们没有看到的或者说是忽略了的,是孩子这个人本身。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人,这个人长大了要走自己的路,从小把他当人看,给他必要的尊重和选择的余地,那么,成年之后,他也会有自信和独立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为自己做主,然后才能去做社会的主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9006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