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从“1”起步,学习思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当你问1岁多的孩子“你几岁啦”时,他会伸出一个小手指。2岁左右的孩子看着桌子上左边放着一块糖,右边放着好几块糖,你问他要哪一边的时,大多数孩子会要多的一边。可见,他们对“一个”和“许多”已有了一点朦朦胧胧的感觉。尤其是当你把“1”和“多”关联起来思考时,这个简单的“1”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果父母能科学地引导孩子认识“1”不仅对孩子上学后学数学有好处,而且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即让他从小学会思考。引导孩子学习“1”的原则是:给他们渗透的思想(“1”和“多”的辩证关系)应该是深刻的,但采用的内容应该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使用的方法应该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下面我给父母们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1.什么是“1”
  当你问3-4岁的孩子什么叫“1”时,他总是会说“一本书、一匹马、一朵花、一个小朋友、一个苹果……”这表明儿童在认识抽象的数以前,总是先认识具体的量。也就是说数总是与具体的量相联系的。因为儿童思维的主导形式总是从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象思维的。所以,对五六岁以前的儿童,父母应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有意识地边指实物(或图片)边告诉他:“这是一辆小汽车,这是一棵树,这是一个鸡蛋,这是一块蛋糕……”
  到孩子6-7岁(个别孩子可能更早些)时,父母要有意识地把儿童对“1”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他认识抽象的数“1”。让孩子懂得:一棵树、一本书、一朵花都可以用一个符号??“1”来表示。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当你让儿童使用符号“1”时,一定要让儿童自己用这个抽象的数“1”来说说身边具体的物体,如一把椅子、一台电视机……如果孩子用错了量词,父母应及时予以纠正。因为对儿童来说,你如何告诉他,他就如何记。儿童通过对抽象“1”的应用可以加深对“1”的理解和认识。
  2.“许多”可以是“1”
  “1”和“多”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即“1”中有“多”、“多”中有“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再没有什么东西看起来比“1”这个数量单位更简单了,但是,只要我们把它与相应的“多”联系起来,并且按照它从相应的“多”中产生出来的各种方式加以研究,就知道再没有比“1”更多样化的了。对于这样一个辩证的思想,父母完全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形象的情境,给儿童以一些启蒙教育。对3-4岁的幼儿,父母可以这样做:父母中买了一袋苹果,父母对孩子说:“这是一袋苹果,这一袋里有6个苹果。”然后,父母可以把苹果一个一个地从袋子里拿出来给孩子看,然后说:“现在我们把这6个苹果一个一个地放到盆里,现在就成了一盆苹果。”又如,把大白菜一棵一棵地码在一起,码成一大堆白菜,或装成一车大白菜……一个盆里有好多苹果,好多白菜堆成一堆白菜……这时孩子可以亲眼看到“1”中有“多”、“多”中有“1”的现象。这种启蒙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它不仅对儿童上学后学习除法、倍数及应用题中的单位“1”等概念有益,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从小对儿童进行一些辩证思维的启蒙教育。
  3.“1”也可以分成“许多”
  分“1”,5-6岁的儿童可能比较难理解,而进一步理解4/4=1或12/12=1,甚至对7-8岁的小学生,也是不容易的。对学龄前儿童,我认为父母可以在分苹果、分蛋糕或分大饼时让儿童知道一个东西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如分一个大饼,可以把它平均切成2小块、4小块、8小块;分的块数越多,每一小块就越小。对儿童来说,只要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就可以了,父母一定不要对他们讲抽象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利用这些事例,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9553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