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
在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应得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由此,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社会倡导感恩,人与人需要感恩,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感谢他人的机会,我们有了——感恩节。“感恩节”是个舶来品,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近几年被“引进”国内,也延伸了内涵,包括感念父母、老师等有恩于自己的人。 可当下的社会,很多孩子不知道报恩。这除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我想还是家长忽视了对此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 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案例】 小宏妈妈在菜市场卖菜,爸爸也只是打些零工,夫妻俩辛辛苦苦维持这个家。有道是相亲相爱苦也甜,可是儿子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这令他们困惑不已。虽然生活在都市的贫困家庭里,可是学校里的小宏,却花钱阔绰,被误以为是家庭富裕的孩子。 自小宏上小学以来,爸爸妈妈便尽可能满足儿子的需要,别的同学有什么,爸爸妈妈就是借钱也要给孩子买,他们的本意是怕其他同学看不起儿子,哪想到,这竟成了孩子炫耀的资本。班里只要有哪个同学带来新鲜的玩意儿,他就嚷着让爸爸妈妈买,不管这东西他用不用得上,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他便满足了。 小宏从来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张嘴就是要钱,不满足就耍横,无奈的父母也只好一次次妥协。他每个学期都要求爸爸妈妈买新书包和新文具给他。有一次妈妈说,爸爸冬天一直没有找到活儿干,家里钱很紧,他的书包还很新,没有坏的地方,就不给他买新的了。闻听此言,小宏脸色马上变了,10岁的男孩竟然坐在地上哇哇地哭叫起来,说要是不给他买新书包,就不去学校了,还说没有新书包,老师同学都会看不起他。看见儿子这样连哭带闹的,妈妈一咬牙,还是满足了他的愿望。 望着儿子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的背影,小宏妈妈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让孩子感念父母之恩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泪下,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羊羔跪乳”。 羊羔知道跪乳,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又是如何感念父母之恩的呢?我想起了不久前我看过的一部电影,剧情是这样的:1969年初春,一对双胞胎降生在江西赣南的一个公社书记家庭,父亲给先出生的起名“李春”,给稍晚一些出生的起名“李东”。从小父母偏心,一切李春优先,他们把李春当正品,把李东当次品养。奶水不够,父母就决定丢卒保车,把李东送到山区去喂养,导致李东从小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智商受损。父亲把自己年老以后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春身上,因此对李春百般娇宠。为了给李春安排好的工作与前程,当林业局局长的父亲,不惜伤害女儿的利益,也不惜被人举报“以权谋私”,目的只有一个:让李春有个好前程。几年后,李春考上了广西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省报记者,生活充裕。父亲70岁的时候,摔了一跤成为瘫痪病人,这个时候,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父亲身边的,是下岗失业多年的李东。而李春不仅不回去看望,就连一个电话也不打。父亲想他了,给他打个电话,他却总是以采访忙为借口推却,他并拒绝对父亲尽出扶养费的最基本义务。 年迈的父母先后从几千里外的老家,来南宁看望这个被他们宠爱大的宝贝儿子,结果是:以各种借口恐吓,迫使母亲当天就回去了;而重病的父亲,竟被他以出国采访为由,拒之门外。 李春在与大姐和弟弟李东的电话中,每次提到父亲,都以“老鬼”这样的蔑称,称呼那个曾视他为掌上明珠,为了偏爱他而将其他兄妹得罪尽了的父亲。他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当初为他好是他们想日后指着自己的自私行为。 李春这样的回答,让我们简直无地自容,这虽然不代表全部,但却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孩子这样的家长,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据东子近20年的观察,溺爱孩子的家长,大多数对父母不孝,把孩子当祖宗供养,却常弃老人于不顾。另外,溺爱的孩子,大多数幼时不知道感恩,长大后不知道孝顺爹娘。 其实,孩子不知道感恩,板子不该打在孩子身上,因为这完全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所致,如果父母平时注重身教,给孩子感恩做出榜样,再辅之以理性的言语,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就不会连羊羔都不如。电影里的那位局长爸爸和案例中这位妈妈的苦酒,正是他们自己酿的。所以,家长对父母心存感恩,理性爱子,才会收获懂事理知感恩的好孩子。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就是要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孩子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 在我家,我和孩子妈妈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孩子都会有精美的礼物相送,无论是购买的还是自制的,总会看到那上面充满着感恩的温馨话语。 让孩子懂得感恩,对父母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老师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导,让我们懂得思考;对兄弟姐妹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不再孤单;对小朋友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 一个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还是老师传授知识,抑或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当以行动给予回报,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双亲。 2.让孩子感恩于他人 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给予我们帮助的人绝不仅仅只有父母和老师,还有我们的亲人、朋友、邻里,甚至是路人。 时光大幕拉回38年前的那个寒冬,在东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戴着破洞的小手捂子,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半路时,孩子冻得脸发青手发麻,在路过一户人家门口时,他终于哭出了声。这时,从院里走出一位60来岁的老人,他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将孩子拉进屋。进屋后,老人脱掉孩子的手捂子,用他那双布满老茧但却温暖无比的大手,攥住孩子的小手揉搓,过了一会,孩子缓过来了,老人又把他送出门外,安慰嘱咐道:“很快就到你家了,路上小心!”大家可能看出来了,是的,那个孩子就是我,那个给我暖手的老人叫岳关四,在村中,我叫他“岳四大爷”。 20多年后的1995年,当时我在陕西西安工作,应邀赴河北秦皇岛,出席首届全国公关策划与企业创新研讨会,开完会后准备取道北京回西安。在秦皇岛火车站候车时,一不小心将手指划破,我忙低下头拉开行李包找纸,在我还没有找到纸时,邻座的一个女孩,撕开了一个创可贴递过来,让我伸出手指,她帮我严严实实地把伤口包好,我连声说:“谢谢!”过了几分钟,她随着检票的人流走了,我望着她的背影慢慢离去…… 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姓甚名谁,家在哪里,甚至连长得什么模样,我都记不起了,可是我一直不曾忘却她对我的帮助。 类似的事情,在东子4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过很多次,我相信您也一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个生命,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知道感恩,感恩于社会,感恩于他人。 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名言。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知恩、报恩的声音却越来越少呢?是麻木。大人的麻木带来了孩子的麻木,最终导致了群体麻木,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群体的麻木会导致人们丧失最基本的品行。 人类社会是在互帮互助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彼此的帮助就没有群体的共同发展,个体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中,日渐成长起来的。 人是群居性动物,无论个体多么强壮,他都不可能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孩子,付出的相对要少,接受帮助的几率要高很多。所以说,作为一个孩子来讲,感恩更加的重要,感悟他人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帮助。从小培养孩子感悟他人之意,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长大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3.告诉孩子一定要孝敬长辈 如今,提起孝顺的孩子,不少人都摇头叹息。言下之意,在蜜罐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责任感,没有感恩之心,哪来的孝敬之意。确实如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等长辈亲人缺乏行孝意识。孩子总认为长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自然就丢失了这种意识。 最近,16岁的少年博士张?炀,逼迫没有经济能力的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引起关注。平时的张?炀如果父母的话语不对他心思,他就会让他们“闭嘴”。作为一个16岁的男孩,不是想着自己将来挣钱,改善父母的生活环境,而是难为父母,这至少表明这个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恩。而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竟然轻易说出“闭嘴”,说轻了是没教养,说重了那是对长辈的不孝。这个少年博士尽管学业有成,但是不知道感恩父母,不知道孝顺长辈的孩子,究竟能走多远呢? 孝顺长辈,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无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是其他的长辈,作为一个孩子来讲,都应该孝敬。 可当我们感叹或是埋怨孩子不懂得孝敬老人或缺乏感恩的美德时,是不是也当反思一下,作为父母的自己,身教和人格感染方面做得怎样? 孩子有无孝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从小对他们的影响。父仁母慈,子女肯定会懂得为孝之道;要是父凶母狠,孩子又怎会善?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长辈尽孝,即便不说教,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从你的无声行动中学会怎样做人。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里去。 我在外生活近30年,回老家的次数有80多次,即便是我在海口、重庆、西安和杭州工作时,每年也至少回家一次;在长春工作期间,几乎隔一个月我就跑回去看看二老。有时我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带孩子回乡下看望父母。所以,孩子对爷爷奶奶、对乡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孩子也把我们对父母的爱,回馈给我们,让我们体验到来自女儿的爱。 我们感谢上苍,赐予我们阳光和雨露;我们感谢大地,赋予我们山川与河流;我们感谢祖先,给予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人,知道感恩,孝顺长辈,会成为不竭动力,这种动力可以使他的天更宽地更广,可以让他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98287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