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的人生第一教育,在其成长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目前许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曾在数百名家长中进行了一项针对家长教育模式的测试,这份由北师大研制出来的测试问卷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权威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在生活、心理等各个层面的沟通方式、互动模式及父母的教育理念等,能够详尽而真实地反映家庭教育状况。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仅有35%的家长及格,而在不及格的家长中,满分112分的测试,不少家长得了10分、8分,甚至还有的是-30分。面对这样的测试结果,专家们焦虑地说:不及格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出及格的孩子?
在记者更深入的采访中了解到的更多的案例表明: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只是实施教育的一方,也面临着被教育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教育,使之建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下一代成长当中非常迫切的问题。
案例一:消极评价造就失败人生
陈波(化名),男,36岁,目前无业36岁的陈波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目前也没有工作。从技校毕业后进了一家工厂,后来工厂倒闭,再也找不到工作,虽然手里攥着一大把证书,但每次总在最终的面试环节被刷下来。陈波的父亲是副教授,两年前去世,母亲是工程师,还有三个姐姐,都很优秀。作为父母的独子,从小父母对他寄予厚望,要求非常严格。但他的表现显然不能让父母满意。
每次求职失败,回家就会面临妈妈一通劈头盖脸的指责,他被母亲指斥为“垃圾”,还有很多他无法说出口的侮辱性的语言和谩骂。后来,他干脆不找工作,就在家待着。母子关系已经极度紧张,虽然两个人共同生活,但几乎没有交流。
专家点评:他的母亲一向用消极的语言评价他,给他贴上了一堆标签,这种消极的评价是种心理暗示,会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家庭教育不得当,影响到陈波的学习、成长以至于整个人格的发展,找工作屡屡碰壁,没有正常恋爱、结婚。家长要多用积极的、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孩子才会给自己正确的评价。
案例二:家庭会伤人
小雅,女,高三学生一进咨询室,小雅的眼泪就没有停过。面对和蔼可亲的心理咨询师,她倒出了自己18年沉重人生的委屈和恐惧。
从上幼儿园开始,小雅的父母就给她报各种各样的班,必须去学,不去,或者去了学不好,打!妈妈对学习的要求是第一名,考90多分回家也会挨打。“除了学习,妈妈禁止我的一切活动,不让我玩,只要我离开书一步妈妈就会骂。”同学们几乎人手一部的MP3、MP4她从来没玩过,更别提拥有。有个同学把自己的MP3借给她听,被妈妈看到,一把抢去给摔了。小雅要求妈妈拿钱给她,她得再买一个赔给同学,自然是遭到粗暴的拒绝,后来,她偷偷拿了家里的钱买了一个还给同学,被父母发现,又在她“偷懒”、“撒谎”、“不爱学习”的坏品行上加上“偷钱”。在妈妈的严管下,小雅的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几次转学,成绩稍有起色,妈妈就找她谈话,提出更高的期望,每谈一次成绩就明显下降一次。“我觉得我达不到,那个目标太高了。”现在小雅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
心理专家对小雅的父母进行了家庭教育测试,满分112分,爸爸的得分是10分,妈妈的得分是-8分。
坐在咨询师面前的小雅情绪几近崩溃,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在崩溃的边缘,现在她和妈妈每周大吵一架,甚至只要妈妈一说话她就捂着耳朵失控地尖叫。在填写的心灵卡上对父母的要求一栏她写了一行字:别让他们张嘴。
专家点评:美国有本书叫《家庭会伤人》,小雅的案例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这个案例中,有两个关键词:非爱行为和双向沟通。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有一个非常冠冕的理由:这一切都是出于爱。但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要求回报的,这就是非爱行为。我今天的付出,对你的教育,给你报的班,你得拿出成效来。常常有一个期望值在那里,不能达到,就产生焦虑、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在望子成龙的家长当中或轻或重而又非常普遍地存在。
沟通是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基础问题。在出现问题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度往往较低。当沟通出现障碍,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瘾、早恋、厌学、焦虑……孩子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疏导,时间久了就会彻夜不归,甚至离家出走。
而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经常是一种单向沟通,父母说,孩子听,指令性的沟通,这种沟通更适合小学阶段,而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当多实行双向沟通,以孩子为主导的沟通,父母少说多听。许多家长抱怨,“孩子有话不跟我们说”,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听了孩子的心声。要听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而不是以成人的思维,去一味地否定、指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能给予的自由度不够,凡事越俎代庖,导致孩子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弱,进入社会长久不能适应,出现一点问题就败下阵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99871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