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多的考生感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对自己感到怀疑,这主要是由考生焦虑、紧张及疲劳的心理造成的。良好的心态是中高考制胜的关键,考生该如何缓解心理压力?专家为考生提供以下一些非常实用的心理自我调试方法。
一、学会接受焦虑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闭上眼睛,要求自己在30秒钟之内不要想猴子。做过这个实验的人,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也就是说明了当你越发强迫自己不去想一件事情时,却发现这件事在你脑中却更加挥之不去。同理,面临高考,其实没有考生是不焦虑的。因此,考生在高考前应该做的是如何接受考试焦虑,而不是如何预防、防止考试焦虑。
人们对待考试焦虑存在误区,往往把它当成一个消极的事物,其实焦虑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兴奋,人们处于适度紧张、兴奋的状态下,往往能激发起潜在能量,“急中生智”就是一个例子。同时焦虑也提醒考生,是不是还有什么东西没准备好,应该做点什么来弥补。考生可把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写在纸上,大声读两遍之后,会发现这些东西都很好笑。
二、适当调整认知
调整认知就是变弊导思维为利导思维,所谓弊导思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而利导思维就是只看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两种思维方式在考场中将会给学生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举例说,有甲乙两个同学在考试的第一阶段中都只回答了第1、3、5、8四道题,如果是弊导思维方式的人会计算自己没有答的题是多少分,计算自己已经丢了多少分,而利导思维的人,则会计算自己已经答了多少分,这样,随着考试的不断深入,弊导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丢的分数越来越多,会变得越来越焦虑,最终可能影响考试成绩,而利导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得的分越来越多,会越来越乐观,最终可能会超水平发挥。
考生要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找一个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参照物,比较一下谁的进步比较大,以此激起自己的竞争欲望。
三、学会自我放松
学会放松也是缓解紧张的好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深呼吸,要领是:吸的时候要满要深,要把腹部膨胀起来,停1?2秒钟再呼,呼的时候要慢要匀,呼时最好嘴微张,也就是“吸进一大片,呼出一条线”,这样你立刻就会感觉肌肉放松,胸部放松,从而心理放松。
第二种方法是放松肌肉,先把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再放松,心里默念“放松”。
第三种方法是想象法,可以想象美好的事物,想象你过去经历过的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也可以想象美好的景色。除此之外,出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找人聊聊天,或者做点家务活,这些都是一种放松。
家长不要以为考生听音乐浪费了复习时间,音乐释放出来的α波与大脑的电波能达到一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令大脑休息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考试焦虑带来的压力。
四、积极自我暗示
考生从根本上缓解紧张、焦虑要靠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的方法:一是多看、多想、多说自己的优点;二是多说积极的话,多说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话。积极的自我暗示对稳定情绪、消除杂念、恢复自信非常有效。常暗示自己:“我能行!”“虽然我有些紧张,别人也同样紧张,没什么的!”“我不可能都会做,但一定要把会做的做对!”在紧张情绪到来时,提醒自己:“我一定行,没有必要紧张。”遇到不会的问题,告诉自己:“相信我一定能做出,如果我不会别人也不会。”也可以在情绪过于紧张时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心情烦躁时默念“平静、平静、平静”……通过暗示,减轻心理压力,达到鼓舞斗志的目的。
五、家长最好“少关怀”
很多时候,考生的焦虑和紧张是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过高期望易使孩子产生无力感,过度关心易使孩子产生内疚感,过多指责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分呵护易使孩子对于失败缺乏心理准备。
因此,家长要做到两个“避免”:避免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要刻意在家中摆出“全民迎考”的架势,总是“高考长、高考短”地议论;避免在孩子面前唠叨没完,如“只差几天了,复习得怎么样”,“这次考不好会影响你一辈子”等,这种唠叨无意中制造了一种紧张气氛。
希望家长在临考前做到内紧外松,经常用支持的目光和手势来鼓励考生,包括拍拍肩膀,抱一抱;除了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关心外,还可以通过和孩子适当地听音乐、做运动,调节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并给予鼓励和赞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hongkao/1109819.html
相关阅读:中考效率最高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