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主要课程
逻辑学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概率统计、逻辑导论、数理逻辑、集合论、模态逻辑、归纳逻辑、应用逻辑、逻辑史、逻辑哲学、程序语言设计、操作系统等。
逻辑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6周左右。 文章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自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逻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逻辑学是思政专业、法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和管理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工具性质、基础性质的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门基础学科之一。它虽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获取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在“逻辑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本规划立足现代逻辑的高度处理传统逻辑内容,保留其精华,力求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的有机结合;注意密切联系思维和自然语言的实际与特点,按照认知规律和教学要求,力求做到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富有启发性,以提高大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培养学生的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1、树立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建设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形成自我特色。
2、正确把握逻辑学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逻辑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根据逻辑学课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逻辑方法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正确处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改变目前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老化、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的现状,使教学全面服务于人才培养。
4、及时引进逻辑学前沿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保证教学内容与学术研究相适应,及时反映逻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5、与培养目标及课程特色相适应,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逻辑学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了堂教学,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逻辑学专业课程内容改革
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加速改变课程内容老化的现状。
逻辑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它有较强的理论性、工具性。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方法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相关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据此,这门课程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学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逻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中外逻辑学发展中的重要流派及理论。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知识结构和能力特长,引导学生处理好基础和提高的关系。
2、逻辑学研究方法。这部分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运用逻辑方法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主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方法分析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3、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性、工具性强是逻辑学课程的主要特点,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逻辑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分析和运用逻辑方法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践环节的安排。
(1)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每一章、每一节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目标,强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强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突出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突出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生三方面的问题,即所学知识的系统化问题,疑难知识点的突破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运用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这主要包括:在教材中,适当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设计实践性较强的练习题、思考题等。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多运用启发式、答疑式、讨论式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注重把教材、教师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在试题中要增加考核学生创新思维和运用能力的试题的比例。
4、教材选择。使用适合学生、学科专业特点的教材。如杨树森主编的《普通逻辑学》,其内容安排、案例选择均较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中的《逻辑学概论》对我院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适当引进。
三、逻辑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1、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在课程建设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学期考核和课外沟通等多种教学方式协调整合,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以及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形成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兴趣,就学生遇到的较重要或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或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此外就逻辑学的前沿问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为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时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要建立师生之间的畅通有效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机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除与学生举行面对面的教学研讨活动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间接的联系机制,如网络、电话等。主要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创新问题等,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信息、参考书目等。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完成学生作业的批改与指导。
4、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了建设逻辑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在文字教案的基础上,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实践教学。逻辑学课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并理解逻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解释各种逻辑现象,所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内外专题研讨。就大多数学生遇到的课程内的疑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每次就1- 2个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并预先布置,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2)课内外教学演练。就逻辑学课程中的一般了解性问题或学生普遍感兴趣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分析,任课教师全程指导。
(3)思维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逻辑现象,如注意广告、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中的逻辑问题等,养成运用逻辑的习惯。
四、逻辑学专业成绩考核改革。
1、完善试题库。试题库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学试题库建设的重点是试题内容要避免人工命题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保证命题组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试题库共包含两大部分:期末试题和平时测试。期末试题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主要题型有论述题、分析题、简答题、填空题、选择题、举例说明题等,主要考核学生运用逻辑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有平时作业、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平时作业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主要内容,重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期中考查以基本理论应用为主要内容。期末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基础知识包括课程的所有知识,特别是逻辑的概念、公理、规则,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占30%。应用能力主要指运用逻辑方法、规则对逻辑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占70%。
考核的能力层次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层次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清晰认知,一般以填空、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考核;
●“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能够清楚掌握,能对类似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解释,一般以选择、判断和简答的形式进行考核;
●“应用”层次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清晰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种。一般以分析、论述的形式进行考核。
能力层次在考核中各部分比例大致如下:识记占10%;理解占20%;应用占70%。考核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试题的难易度由试题编制者拟订,以后再根据考核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加以修正。
推荐文章:逻辑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huanye/kecheng/10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