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学科是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该学科致力于人的防病、治病、康复和健康,致力于为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将始终是朝阳学科。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应用最先进的理工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的生命现象与规律,因此其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其研究方向也非常多,如: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医疗仪器;医学成像;生物医学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制造;介入治疗;康复工程;远程医疗;生物芯片等等。在每一个方向上又有着非常宽广的内容。因此,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也是今后几十年内最容易出现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的学科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核心内容,即医疗仪器在美国已成为支柱产业。对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整个社会以及政府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医疗仪器的今天,医疗仪器也必将很快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源于1979年创建的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随着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成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2001年被调整到医学院,并成立了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我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具有学士、硕士及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并建立有独立的博士后流动站,2002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校领导多次表示要在今后几年内重点支持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力争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2011年)之际,使我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教学、科研基地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西主楼。最近学校已批准尽快建设约4万平米的医学院大楼,待新楼竣工后,生物医学工程系将移入该楼。本学科现设有如下5个教学实验室: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实验室;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理实验室;医疗仪器实验室;电生理实验室;“清华大学-美国德州仪器(TI)联合DSP实验室”。
在科研体制上,本系设有如下5个研究室: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研究室;医学工程与健康技术研究室;优生工程与认知科学研究室;医学信息工程研究室;人体运动信息检测研究室。系里建有电生理实验屏蔽室,配有128导脑电图机及心电图机。全系(含各个研究室)有约150台微机、6台工作站、各种高档示波器、信号源、各种电生理实验设备及齐全的DSP开发系统等。
生物医学工程系拥有一支精干的、知名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1人,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教授:白净、高上凯、胡广书、叶大田。其中白净教授是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已退休的杨福生教授、丁海曙教授仍工作在科研、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第一线。作为清华大学最新成立的系,我们教师队伍的规模目前还较小,但这正是本学科的优势。
生物医学工程系设置“生物医学工程”一个本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以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在全国同行中获得了广泛的称赞。200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2年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本专业在“学术声誉”方面得100分,列全国同类专业第一。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2)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理;(3)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4)人体运动及无损检测;(5)医学信息及智能化医学仪器。
本学科先后完成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国家重大自然学科基金1项,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30项,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2项,正在承担的国家“十五”863项目(包括子课题)共六项。近五年来承担的横向课题近20项。1995年以来,先后有8项科研项目通过了省部级的鉴定。
本学科在生物医学信息的无创检测、处理与传输、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超声成象技术等领域有长期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到普遍认可,处于国内前列;在脑机接口、心血管系统仿真、人体运动信息检测、神经肌肉仿真、胎儿监护、耳声发射、远程家庭监护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前沿水平。先后发表论文800多篇,其中有50多篇发表在本领域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期刊上,被SCI收录的有30多篇,被EI收录的有100多篇。本学科的老师中,有三人先后应邀担任IEEE在该领域的三个汇刊(IEEETransonBME,IEEETransonITB,IEEETransonRehab)的编委以及AUTOMADICA的心血管仿真特刊客座主编,且有12人在国内7个学会以及9个期刊任职,白净教授还当选为IEEEFellow。
除了学校的外语、数学、物理、人文及体育等公共课程以外,本学科的本科生要学习(或选修)如下的课程:现代生物学导论;生理学;定量生理学;生物学专题;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磁测量;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人体运动信息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医用电子仪器;医学仪器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模式识别。
实践环节有:电子工艺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理学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专业实践综合训练;生产实习;论文综合训练等。
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校级研究生公共课);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校级研究生公共课);医学成像系统;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本专业有三门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入选校一批“精品课”建设规划,并已开始实施。
从1998年以来,本专业已三次获得“清华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我们开出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深受选课同学的欢迎。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目标是培养本学科领域能够从事理论研究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杰出人才。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学科性质定位于工科,因此,这就决定了本学科的主要任务为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学提供最先进的工程理论和方法,培养这些领域急需的人才。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本学科一方面要求同学要掌握医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同时,要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扎实地学习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知识,包括医学电子学、医学信号的检测和处理、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模式识别、医疗仪器原理及设计等。本学科的数学和外语和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科一样要求。
本学科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我们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选用方面都参照国外著名研究型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框架,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本科生培养体系。我们强调要打好基础,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要宽口径培养,注重实践环节,增加了选修课,取消了限选课,从而拓宽了学生选课空间与个性发展的余地。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致力于为人的防病、治病、康复和健康以及为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因此,其研究和应用领域都极其广泛,所培养的学生自然也大有用武之地。其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为: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大型医院的设备中心;高等院校;国家公务员;相关行业(如IT,仪器仪表等)。
根据统计,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999~2003年5年的毕业生(近160名本科生)中:出国深造者:30人左右,约占20%;继续读研究生者:100左右,约占60%;毕业分配者:30人左右,约占20%。这30人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外企、电子和信息类大公司。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在国内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本学科正在脑科学、重大疾病检测新方法、数字化人体仿真平台建设、人体运动信息检测等方面参与组织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并与美国MIT、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西北大学、香港震雄集团、美国TI、IBM、HP,Motorola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吸引外资加强了基地建设,通过互访合作提高了科研教学的整体水平。 以上内容均来自工大自考网高考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更多大学专业介绍请进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huanye/zhaosheng/162724.html